滿招損,謙受益

古人常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耳熟能詳的古訓出自《論語•大禹謨》,意思是為人自滿驕傲會招致損失,而謙虛則會使人得益。直到今天,人們還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邊,可見這是一句真理。

《龜兔賽跑》這則耐人尋味的寓言故事,是關於一隻驕傲自大的小兔輕視另一位選手——小龜。小兔自覺必定在比賽中獲勝,更嘲笑小龜爬行得慢。不久,比賽開始了,靈敏的小兔眨眼間便把小龜遠遠地拋在後面。小兔認為比賽太輕鬆了,心想「哼,那隻小龜爬得那麼慢,肯定會在這次比賽中落敗!」於是小睡了一會。期間,勤奮謙虛的小龜不停爬行,最終,牠超越了小兔,獲得勝利。這故事告訴我們,為人不可驕傲及輕視他人,因為自滿會帶來損失。正如小兔輕視小龜,而小睡一會兒,使小龜得以超越牠及取得勝利。以此為鑑,為人應謙虛,因為虛心使人進步和得益。

你或許認為以上故事只是虛構,當中的道理並不真實可靠。其實,在歷史書上也有很多關於「滿招損,謙受益」的生動例子。

唐太宗的生平必定是真實的史例,你相信當中的道理嗎?唐太宗早年治國時,謙虛納諫、虛懷若谷,願意接受群臣的批評及意見,然後他汲取教訓,再改進自己的短處,他曾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他視批評為忠言。另外,他不會因自己國家是大國,而輕視四周的少數民族,對各民族都一視同仁、不分貴賤,所以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他亦勤政愛民,推行各種政策前,都虛心地請教群臣和百姓,願意接受他們的意見並修改政策,才會推行。因此,唐朝早年,社會安定,人民可以安穩生活,外族亦不會騷擾他們,那就是傳頌千古的「貞觀之治」,使當時的中國能成為強國,享有太平盛世,唐太宗也受人民愛戴。

但是,隨著國力漸強及權力漸大,晚年的唐太宗因此變得驕傲自滿、自以為是。他藉著自己國家國力強盛,而輕視少數民族,還經常派兵入侵他們的土地。他也開始不願意接受直言敢諫的羣臣所提出的意見,更不時威嚇一些與他意見不同的人,使整個朝廷的官員不敢犯顏直諫。他自恃才高,常常炫耀自己早年的功績。唐太宗不再勤政愛民,經常耗資巨額,使百姓民不聊生,引起民眾起義。最終,唐太宗大失民心,使國家發生騷亂,國力也變得衰弱,不能再有效治國。

以上唐太宗的生平不正說明了虛心使人進步得益,驕傲使人落後、有損失嗎?毛澤東也曾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事實上,除了唐太宗的例子,還有項羽及劉邦的例子……在「楚漢相爭」中,雄才大略的「楚霸王」項羽非常聰明,但是他為人剛愎自用,不肯虛心接受其他謀士的意見,又認為自己武功高強,瞧不起善於靈活用兵的人才——韓信,所以不接納韓信參與軍事,使人才白白流走,最終四面楚歌,兵敗垓下。這史例豈不證明了甚麼是「驕兵必敗」嗎?項羽因為太驕傲,而不願意再改進自己,使己方不及敵方。

而劉邦雖然才略不及項羽,但比項羽更為人謙遜、虛心納諫,他願意接受其他謀士的意見,也接納張良及韓信兩位人才。最終,劉邦的軍隊中有很多人才,軍力變得更鼎盛,所以能打敗「楚霸王」,建立了漢朝。這史例也能證明自滿會使人退步,謙虛會使人進步。

從以上事例及史例都可見「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諺語是恆久不變的定律。為人謙虛,有利於社交及學習,與人維持良好關係,這全是謙虛的益處;而當人感到自滿時,便不會再想進步,自限了進步的空間。就如歌德所說的「自滿是前進的障礙」及富蘭克林所說的「缺少謙虛,就缺少見識」一樣。因此,我們應謹記「滿招損,謙受益」這句做人金句,懷著謙虛之心,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懂得欣賞他人的長處!


林翼勳博士評語

以古今中外之人物名言為述,以闡釋題旨,具見論據之堅,論點之清晰,足以令人信服。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7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