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小品──潤餅卷

潤餅卷原本叫作春卷,是閩南家鄉小食之一。古時候,唐朝即有立春日吃春卷的習俗,杜甫就有句詩道:「春日春盤細生菜」。《四時寶鏡》中也說:「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春餅傳至閩南,一變而成為清明節的應時食品。

每逢清明節,家族成員都會到祖母家吃潤餅卷。祖母一大清早就起床準備材料,然後一盤兩盤的端出來,大家圍在桌前一起吃。在某一清明節,我好奇的問祖母:「為何您做的潤餅卷那麼好吃,當中是不是有秘訣呢?」祖母回答說;「我沒有什麼秘訣,那些材料和做法都是依照傳統做法,潤餅的餡料有:肉、蛋、豆乾、荷蘭豆、豬潤、碎花生和蘿蔔。首先將各種材料切絲,再炒,然後再將各種材料放在同一盤子,再拌勻就可以了。」其實祖母並沒有什麼秘訣,只是材料的鮮味混合在一起帶出美味,令我每次吃都必定吃上兩、三卷的。傳統的潤餅是很大卷的,可是現代人的胃口不大,所以現在潤餅的食法都是很隨意的,只要把自己喜歡吃的材料酌量的放在春卷皮上,然後包起來就可以吃了。現代人生活節奏急速,也未必每年都這樣的親手包,都只是到攤擋買一、兩卷吃以應節。

可是傳統的習俗在現代已慢慢模糊了,誰規定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其實不管何時,隨處都看見販賣不同應節食品,但我思想比較傳統,總是要跟著傳統節日習俗,這樣才可以食出節日的味道。

也許潤餅是清明節的象徵吧,每當我一吃潤餅的時候,都會憶起我那已逝去的曾祖母,因為我第一次吃潤餅時,是曾祖母親手包給我吃的,那種熱騰騰而溫暖的味道,到現在我依然記憶猶新,那股暖流依然在我的內心徘徊。或許是人間有情,連食物也能傳遞那份感情。

包潤餅也是有技巧的,自己包的話,不能包太大卷,不然咬了兩口,那些餡料菜汁都掉了出來。不論你喜歡包什麼材料,都一定要記得加上花生粉,最後才加上番茄醬在尾部黏住,這樣才大功告成。

不經不覺我吃潤餅已十多年了,然而每次吃的感覺都不同。潤餅的歷史悠久,它裡面的餡料或多或少也有改變,可是它的情誼、含義卻是永不改變。就像我每一次吃潤餅,都會憶起曾祖母生前包潤餅的表情,她的一舉一動,甚至是包潤餅的技巧。曾祖母的一對巧手,包過了無數的潤餅,也包出了無數的愛。


林翼勳博士評語

細述春卷,亦即憶念親情,所謂語淺情深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