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人說:「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也有人說:「獎賞是教育的恩物。」你對這兩種說法有什麼意見?

中國人教育下一代以「嚴」字出名,認為「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西方人則認為對下一代應多讚賞,少批評,認同「獎賞是教育的恩物」。我認為,嚴厲的教育和獎賞式教育各有利弊。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為人師者必須嚴格,學生的根基才會扎實。以嚴厲的手法教育下一代,能去除學生的惰性,令他們認真學習,從而使他們在磨煉中得以進步,以求「青出於藍勝於藍」。

不少名人受過這種高壓式的教育,有「詩人音樂家」之稱的傅聰先生就是其中一例。傅聰的父親傳雷,對傅聰施行嚴苛的教育,要求傅聰每天練習彈鋼琴八小時,當傅聰彈琴走調時,傅雷便嚴加斥責,對他進行體罰。由於父親的嚴厲管教,傅聰自小便認真學習音樂,絲毫不敢馬虎,這為他日後成為音樂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這種以「罰」為主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鞭策孩子不斷求進,令孩子得到磨煉。

在體育方面,世界大多數頂級的運動員,他們的成功有賴嚴格的教練。在日常訓練中,教練「無情」地要求他們不斷重複練習,不准他們懈怠。假若他們偷懶,教練便處罰他們,使他們不敢再犯。著名運動員鄧亞萍的成功離不開教練的嚴厲管教,在教練的監督下,她每天刻苦練習,最終成為乒乓球「一姐」。若沒有教練的鞭策,這些運動員何能在體壇上楊威國際呢?顯然,處罰是教育的一種必要手段,嚴厲的教育使人嚴以律己,向成功邁進一步。雖然「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有一定的道理,但物極必反,過分的嚴苛只會適得其反,若父母或老師只懂以責罵,批評來督促孩童,可能會扼殺他們的創造力,甚至會令他們反感與長輩針鋒相對,做出反叛行為。再者,長期對孩子施以責罰,這或令孩子的心靈受損,影響其日後的成長。若父母能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和獎賞,則可令教育達到更佳的效果。

至於「獎賞是教育的恩物」,這種教學方法對孩子成長有積極的作用。獎賞無疑能激勵人們不斷嘗試,朝著成功的方向進發。著名德國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奧比‧海因里希‧瓦勃格就是獎勵式教育的成功例子。奧比的父親也是一位科學家,他樂於傾聽奧比的感受,不時給予奧比表楊和讚賞。這激發了奧比對科學的興趣,奧比因而愛上科學,成績亦名列前茅,為奧比日後登入科學殿堂鋪好道路。可見,獎賞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發掘孩子的潛能,讓其能力得以發揮。在學校教育上,頒獎典禮是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頒獎禮的目的在於獎勵在學業方面表現卓越的學生,驅使他們再接再厲,精益求精。獲獎同學的能力得到學校的肯定,繼而他們更有信心迎接學習上的挑戰,在學習之路上披荊斬棘,終取得成功。因此,獎賞也可以是一種激勵人們前進的方法。

然而,獎賞雖能推動學生學習,但用之不當卻會讓下一代產生錯誤的觀念,令他們以為學習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求取獎勵。一旦沒獎品的「引誘」,他們便先去學習的動力。若要以獎賞來推動一下努力不懈,奮發圖強,這似乎不符合教育真正要求。

雖然嚴苛責罰和獎賞鼓勵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若兩者同時用於孩子身上,必能發揮兩者的優勝之處。這正如典型的傳統家庭,嚴父慈母是孩子成長的指導者。父親對孩子要求嚴格,母親在孩子失敗給予獎賞和獎勵,使孩子「勝不驕,敗不餒」。

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法。故此我認為父母要因材施教,獎罰有度,方為理想的教育方法。兩種說法皆有利弊,只有兩者雙管齊下,互補不足,有功便賞,有過便罰,恩威並重才能令孩子茁壯成長。父母抓起棒子時,勿忘了孩子表現好時給予獎賞!


林翼勳博士評語

於兩相反之教育法作比對評論,而能取其中道。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4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