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
- 作者: 郭思彤
- 寫作年級: F3
- 寫作日期: 2025-10
- 學校: 馬鞍山崇真中學
由我從小記事開始,我的耳邊時常迴盪著一句話:「多看書。」然後,我的手中就會被強硬地塞下一本沒有任何繪圖,只有一排排整齊冰冷文字的書。正因為老師、家人的強迫,我開始對文字產生逆反心理。
還記得我討厭文字的起點是在我小學那會兒。那會兒的我甚至連字都認不太全,卻總被逼迫著在每天的早讀上拿起一本書,裝模作樣地開始看。我對於文字的印象是:一堆用電腦打出來的亂碼,那看不懂的英語生字,和花費半天都解不出的數學題。除了書裡的文字,我還討厭我筆下的文字,它們像那冰塊一樣冰冷,像小孩子手裡的積木一樣歪瓜裂棗。寫字時手腕因太過用力而傳來的疼痛時常讓我皺起眉頭,因此我想,文字是我最討厭的東西。
故事的轉折出現在我小學四年級。短視頻平台在我身邊開始興起,於是我便隨波逐流,開始刷起短視頻。後來我看到了關於推薦小說的視頻,我人生中第一次對著一群冷冰冰的文字有了流連的感情。從一開始的幾條視頻,再到幾百、幾萬條,我鬼使神差地踏入了書店,那個我曾經最厭惡的地方,但也是改變我的起點。
我開始熱衷於看小說,無論是講愛情、友情,還是親情,都讓我對這個枯燥的世界多了一份美好的期盼。我像是上帝一樣瀏覽著書中角色們的經歷,一開始我只是一個擁有上帝視角的旁觀者,到後來我開始對書中某些觀點產生共鳴,它們說出了我內心埋藏著的感受,直到我看完那行字才發現:哦!原來我也一直這樣覺得。再後來,我換了個方向思考,所有的故事、感情都是作者創造出的假想世界,作者用文字的方式,寫出他腦海裏的那個故事。這或許就是我愛上文字的起點。
在此之前,我是一個不擅言辭的人,我從來不會用語言說出我的故事,我的想法。我的思緒萬千,透過文字揉雜進黑色的筆畫裡,帶出我的喜怒哀樂和我的精神世界,文字就像我靈魂的載體,為我創造一個完美的烏托邦。
我因為這些,中文成績提高了不少,聽著老師和家人的誇讚,我的心中自然產生了優越感,人總會享受別人的追捧。這,就是我和文字產生隔閡的開始。有一次作文考試,我像曾經一樣滿懷期望地等著接收我的好消息,但現實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打擊,我看著那「4」字開頭的成績,我的大腦像山泥傾瀉一樣分崩離析,我看到別人優秀的作品和聽到別人的質疑聲,我第一次那麼害怕看到我的作文。我把它夾進書裡,逃避現實,那張作文像是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捧殺,那會我想,這或許是我和文字的終點。
我開始思考文字的意義,它是救我於水火的良藥,每當我傷心時,我總會寫下它,彷彿它在傾聽我;每當我感到幸福時,我總會寫下它,彷彿它在為我記錄下這些瞬間,讓回憶永不過期。我發現文字是有溫度的,它像是另一個我,治癒著我。這是我和文字和解的起點。
我認為,有起點卻不一定要有終點,或者可以說,我想不到我和文字的終點在哪,可能就算我死了,我們下輩子還會重逢。我沒有「貴人」開導我,但文字可以說是我最好的貴人,很慶幸我沒有放棄繼續熱愛,沒有選擇往後餘生都是那個4字開頭的成績。我認為產生熱愛的起點是在一瞬間發生的,我會永遠珍藏那一瞬間。
不是只有繪圖能帶出故事主人的感情,文字也不是冷冰冰的,它蘊藏了每位落筆人心裏的美好、柔軟。我和文字只有起點,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