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粉絲團體促進青少年個人成長

現今,青少年的興趣大多都是追星、觀看動漫等活動。這些興趣背後都擁有著大大小小的粉絲團體,而粉絲團體主要是為了應援偶像而創立的。於我而言,我認為參加粉絲團體能促進青少年個人成長。

首先,青少年參加粉絲團體活動能讓他們提升情緒管理和抗壓能力。青少年喜愛的音樂、動漫等文化都成為了青少年的精神寄托,這些興趣都有助緩解課業或家庭壓力根據2020年的《兒童發展期刊》指出,研究發現參與社群的青少年較少出現情緒問題,因為他們能夠通過與相同愛好的人交流,從而抒發情感。由此可見,粉絲團體作為情感支持系統,幫助青少年調節情緒,避免負面宣洩方式,例如沉迷網絡或物欲氾濫,都能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其次,粉絲活動能培養社交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參加粉絲團體能促進青少年的溝通、協作,提升現實社交能力根據2023年9月5日的《西南民族大學學報》提及,日本「同人誌即賣會」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參與,而當中許多都是青少年策劃的攤位,他們通過協調團隊、設計攤位,學會了專案管理與人際互動。粉絲團體經常需要組織活動,例如:應援、同人展、公益募捐等,成員必須分工合作,無形中訓練了青少年的領導能力、協商能力和責任感。由此可見,粉絲團體的組織活動使青少年在實踐中學習到團隊合作、溝通技巧,這些能力可直接轉化為未來職場或學業中的競爭優勢。

再者,參加粉絲團體能為青少年帶來歸屬感,幫助青少年建立自我認同,減少孤獨感。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青少年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建立「自我認同」而粉絲團體能提供一個安全和規模較大的社交環境,讓青少年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加上《青少年健康期刊》於2018年發佈的研究顯示,歸屬感在於青少年屬於某個社群時,他的心理健康狀況將較佳,會較少出現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例如, BTS粉絲團體「ARMY」通過線上、線下的粉絲活動,形成強大的情感支持網絡,許多青少年均表示能從粉絲團體的活動中獲得情感支持。可見,粉絲團體滿足了青少年的歸屬需求,協助他們在探索自我期間找到情感寄托,減少心理壓力,為健康的社交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然而,許多人也認為參加粉絲團體可能導致青少年過度沉迷或非理性消費;但是《青少年研究期刊》在2022年的研究指出,在家長或導師適當的引導下,青少年能學會平衡興趣與現實責任及財務的規劃,而許多粉絲團體也提倡「理性追星」,例如設定消費上限、鼓勵學業優先,防止大家衝動消費。可見,青少年在參加粉絲團體時,能得到可信任的成年人指導,反而更是能夠幫助促進他們的個人成長。

總括而言,青少年參加粉絲團體能夠帶來不少正面的影響,例如提升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團體精神等。粉絲團體作為匯集了相同愛好的人的地方,給大家提供不少情緒價值,是大家彼此扶持、促進成長的歡樂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