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陳老師教得生動有趣,但還是比真人老師差點意思。
最大的區別是,人工智能老師並不會感到‘疲累’。回想以往老師講了三節課後,聲音會沙啞,也要喝口水休息。可是陳老師說話就像連綿不斷的流水,說一整天也不用休息,語調也十分平穩。有一次我跟朋友放學後留下來問陳老師問題,她依然十分耐心的回答,直到校工來把燈關掉,她才說:「電量剩餘30%,我們明天見吧!」我心想:「換作是真人老師,就不是每個老師都會那麼內心解答問題了,可能會不耐煩。」
她也沒有所謂的「脾氣」。在課堂上有幾個調皮的男生往黑板上扔紙飛機,陳老師也只會冰冷來一句:「檢測到此行為違反校規,請立刻停止。」彷彿沒有任何的波動,每一句話也是程序裡早已寫好的。真人老師的話一定會對著我們破口大罵的哈哈,怎麼想又好像真人老師較有趣一點,至少一舉一動是真實的。
令我又感觸的是陳老師沒有「記憶」,真人老師會記得我嗎每個人的表現,會在學期末說:「你們今年裡真的長大了」,也會根據我們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給我們適當的輔導。但是陳老師不會,她的記憶每天都會重置,也只記得教書的進度,雖然見到我們傷心的時候會上前安慰,但她從來不認識我們,對她來說也是機器人在執行安慰別人的人物而已。
學期結束時,陳老師被調去別的班級。臨走前,她對我們說:「希望你們能繼續保持對物理的熱愛。」這句話聽起來十分標準,像是人工智能典型的「告別語」。但是我還是有點捨不得她,雖然她不是真人,但她讓我明白教育真正的意義不只是傳輸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真實有感情的交流,理解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