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盛夏,苦瓜成了甜的
蝉鸣最烈的七月,我蹲在奶奶的菜园里,盯着架上垂落的苦瓜皱紧眉头。翠绿色的瓜身爬满凹凸的纹路,像极了我练琴时指尖磨出的茧,一看就透着股难咽的苦。
“丫头,摘两根回去,奶奶给你做苦瓜炒蛋。”奶奶的声音从篱笆外传来,我却连连摆手。那时的我刚考完钢琴十级,连续三个月的高强度练习让我对“苦”字格外敏感——指尖在琴键上磨出的水泡破了又长,错一个音就要从头再来的挫败感,还有妈妈那句“考不过就别再碰琴”的狠话,都像苦瓜的汁液,在心里积成了化不开的涩。
考级那天,我攥着琴谱的手全是汗。坐在考场的钢琴前,指尖刚碰到琴键,之前背得滚瓜烂熟的旋律突然变得陌生。第一个音阶就弹错了,我慌得手心发麻,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起那些在琴房里熬到深夜的日子,想起每次想放弃时奶奶递来的那杯蜂蜜水,我深吸一口气,重新抬起手。这一次,我不再想着“必须考过”,只想着把每个音符里的情绪弹出来——欢快的部分像菜园里飞舞的蝴蝶,舒缓的部分像傍晚吹过的凉风。一曲终了,评委老师点了点头,我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
等成绩的那几天,我总躲着钢琴。直到快递送来考级通过的证书,我抱着证书冲进菜园,奶奶正摘着苦瓜,见我跑来,笑着递过一根:“尝尝?”我咬了一小口,苦味瞬间在舌尖炸开,可嚼着嚼着,竟品出了一丝清甜。奶奶说:“苦瓜这东西,得先熬过苦,才能尝到甜。你练琴不也一样?”
那天的苦瓜炒蛋,我吃了满满一大碗。原来苦不是白受的——指尖的茧子成了弹出流畅旋律的铠甲,反复纠错的耐心让我学会了不轻易放弃,就连曾经让我恐惧的“失败”,也成了照亮前路的灯。后来我再弹钢琴,不再是为了考级,而是享受指尖在琴键上跳跃的快乐;再吃到苦瓜,也能平静地品味那先苦后甜的滋味。
如今奶奶的菜园早已不在,可每当我遇到难办的事,总会想起那个盛夏。我终于明白,人生没有白吃的苦,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子,那些看似难熬的时光,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回甘的甜。就像苦瓜,经历了阳光和风雨的洗礼,才沉淀出独特的清甜;就像我们,熬过了艰难的时刻,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