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幹完一整日的農活後,我己腰酸背痛,汗如雨下,衣服都濕透了。
從晨光熹微時反覆地割雜草,到旭日初升逐漸開始吹來那炎熱的風,然後到烈日當空時汗珠止不住地往下滴,再到黃昏時的麻木,現在的我早已筋疲力盡。
炊煙裊裊升起,終於,外婆從灶房端出一碗熱騰騰的米飯。
我從外婆手上接過這碗熱飯,看著碗中我陷入了沉思。這碗米飯我只需輕喚外婆一聲,便輕而易舉的得到。這碗米飯的背後需要多少農民共同努力,春去秋來地耕耘,又融合了多少農民揮汗如雨的心血。
大概外婆臉上歲月匆匆留下的皺紋,手上的老繭,不時發作的腰痛,便足以回答。
又回想到昨日我倒掉的半碗飯菜,我好像能理解外婆的心情了。我浪費的不只是飯菜還是農民努力日夜耕作的成果,更加時春更秋收有時間一點一滴集腋成裘大自然的饋贈。如果把這一切的付出縮寫進文字的話,我想,那便是「來之不易」了。
此時在我腦海裏浮現了從前讀過的《憫農》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我現在終於明白這句話的真諦了。
外婆見我愣住了,便開口說道:「 為什麼失神了,看著米飯做白日夢。」外婆的話聲將我思緒拉回現實。
我並末向外婆多言,只是將心中的愧疚 與後悔化為簡短的一句道歉,然後徐徐吐出一句:「對不起!」
外婆一向了解我,早已料到我為何事而道歉。她沒有追問,我也沒有解釋。我們默契地都沒有再提及昨天的事情,只是各自默默地品嚐著碗內可口的勞動成果。
這時候碗內的不再單是米飯,而是一種 農民辛勞耕耘帶來的甘苦與温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