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踏入教大的校園,陽光灑落在青蔥的草地上,微風輕拂臉龐,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實感。這裡,正是我夢想的起點——我將在這裡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教師,如何將知識化作光芒,照亮下一代的成長之路。
開學日那天,我穿上整潔的校服,背起書包,像當年初中生般懷着憧憬與好奇。課堂上,教授們的言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教育理念的啟迪。他們談論如何理解學生的需要、如何設計啟發性的課程、如何在教學中注入人文關懷。我聽得如癡如醉,彷彿每一句話都在為我鋪設未來的教學藍圖。
我開始接觸教育心理學、課程設計、教學法等課程,這些知識不再是為了應試,而是為了真正理解「教」與「學」的本質。我在小組討論中與同學激烈辯論,在模擬教學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表達方式,在教育實習中面對真實的學生,學會如何傾聽、如何引導、如何包容。
每一次的挫敗都讓我更堅定初心。有一次模擬教學,我因緊張而語無倫次,學生模擬者露出困惑的表情。我懊惱不已,但教授卻鼓勵我:「真正的教師不是完美的演員,而是誠懇的引路人。」這句話我至今銘記。
實習期間,我被分派到一所本地中學任教中文科。初次踏入課室,面對三十多位青春洋溢的學生,我心跳加速。課堂上,有學生打瞌睡,有人交頭接耳,也有人專注聆聽。我開始明白,教育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交流與理解。
我嘗試用故事引入課文,用角色扮演活化文言文,用時事連結寫作題目。漸漸地,學生開始期待我的課堂,甚至在課後主動與我討論課文。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在點燃他們的思考火花。
有位學生在學期末送我一張手寫卡片,上面寫着:「謝謝你讓我重新喜歡上中文課。」我讀着卡片,眼眶泛紅。原來,教育的力量不在於分數,而在於心靈的觸動。
我也從學生身上學到很多。他們的直率、創意、堅持,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式。他們教會我耐心、包容與靈活,也讓我明白,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轉眼間,四年過去,我即將畢業。站在教大的講堂前,我回望這段旅程——從DSE的焦慮與拼搏,到教大的學習與實踐,每一步都充滿汗水與淚水,但也滿載收穫與喜悅。
「甘來」不只是成績的回報,更是心靈的成熟,是夢想的落地,是對教育使命的承擔。我不再只是那個為分數而奮鬥的學生,而是準備好走進課室、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師。
我將以筆為劍,繼續書寫屬於我的教育篇章。願我所教之人,皆能展翅高飛;願我所走之路,皆不負初心。
甘來,是我對未來最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