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田間的水稻已漸轉金黃,原先翠綠的苗兒如今結出了飽滿的穗子。清早的露水還未散去,我們一家人又來到了田邊。這一次,不是彎腰插秧,而是手握鐮刀,迎接收成的時刻。
爺爺站在田埂上,臉上綻放出我從未見過的笑容。他輕輕撫摸著稻穗,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學著爸爸的動作,開始收割。雖然依舊辛苦,但看著一束束金黃的稻穀在手中堆疊,心裡竟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中午,外婆用新收的米煮了一鍋飯。那米香撲鼻,米粒飽滿彈牙,是我從未嘗過的清甜。我們圍坐在老屋前的木桌,吃著自家種的菜、自家煮的飯。爺爺夾了一塊燒肉放到我碗裡,輕輕在我旁邊說:「這一口飯,是從泥土裡長出來的。你吃下去的,不只是米,還有日頭、汗水、和心機。」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他為什麼堅持耕種。這不僅是生存,更是一種尊嚴。土地不會騙人,你付出多少,它就回報多少。爺爺守著的,不只是一塊田,而是一種與自然共生的節奏,一種手心向下、腳踏實地的生命態度。
晚風吹來,帶著稻香和草息。我望向那片曾經讓我痛苦不堪的田地,如今在夕陽下泛起溫柔的金光。苦盡,不一定馬上甘來。但甘之所以為甘,是因為我們曾經苦過。沒有那幾天彎腰流汗的體驗,我不會懂得這一碗飯的。但只要你願意相信、願意堅持,終會等到收成的季節。而那樣的甘甜,會深深種進生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