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
人生百味,甘居其末,然亦最為人所思。世人皆言苦盡甘來,殊不知甘之為物,非僅存於終點,實乃藏於過程之中。
南國有蔗,其節分明,外皮青紫,看似粗礪。農人刈之,汗流浹背,此為苦。及至榨汁,煎熬成糖,結晶如雪,此為甘。然若無刈蔗之苦,何來糖之甘?甘苦相生,猶陰陽相濟,缺一不可。
昔者《詩經》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非謂薺本甘,乃心境轉換使然。人在困頓中,偶得片刻安寧,便覺甘美無比。譬如行沙漠者,得一滴水,勝過瓊漿玉液。此甘非來自外物,實發於內心。
觀現代人,追逐甘美,避苦趨樂,殊不知避苦之苦,更甚於苦本身。甘之真諦,在於接納苦味,細品其轉化之妙。猶如品茶,初嘗微澀,回味乃甘。若因畏澀而棄之,永不得茶中三昧。
王國維論人生三境界,終至於「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境界非苦非甘,亦苦亦甘,是謂至味。甘來之時,苦已化入生命,成為滋養。
人生實如甘蔗,需經壓榨煎熬,方得真味。甘不在逃避苦,而在理解苦、轉化苦。當是時,甘不自外來,而從心出,綿長深遠,餘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