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深處,總有一片陰霾籠罩,那是童年時期,一段關於「苦」的漫長歲月,也是我人生旅程的開端。我是一個來自平凡家庭的孩子,我的童年並不像電視裡那些色彩斑斕的童話故事,更多的是灰撲撲的現實,和那股揮之不去的辛酸。父親在我十二歲那年,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擊倒,從此家中少了一根頂樑柱,多了一份沉重的負擔。
我的家庭原本就不富裕,父親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經營著一家小小的五金雜貨店。他總是用他那粗糙卻溫暖的手,為我打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情,像一道無情的天雷,瞬間擊垮了這個看似穩固的家。父親的住院費、醫藥費,像一座座大山,壓得母親喘不過氣來。看著母親日夜操勞,眼角添了深深的皺紋,我的心就如被針扎一樣疼。
那時候,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畫畫。顏料和畫筆是我世界的色彩,紙張是我承載夢想的翅膀。我夢想著成為一名畫家,用我的畫筆去描繪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然而,隨著父親的病重,這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也變得奢侈起來。家中唯一的開銷,幾乎都圍繞著父親的醫藥費打轉,別說買畫具,連我平日裡的零用錢都變得捉襟見肘。
為了分擔母親的壓力,我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去打零工。從同學手中回收舊報紙、塑膠瓶,然後拿到回收站去賣;放學後,我會在家附近的公園裡幫忙撿拾垃圾,一角、政府補貼的積蓄,這些微薄的收入,在當時的我眼中,卻是無比珍貴的。然而,沉重的學業壓力,加上體力的消耗,讓我漸漸力不從心。考試成績因此下滑,老師的責備、同學的疏遠,更是讓我感到無助和孤立。我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任憑淚水滑落,心裡充滿了對命運的不甘和對未來的迷茫。
最讓我難忘的是一個下著傾盆大雨的傍晚。那天,父親的病情突然惡化,母親急著要給醫生送藥,但身上卻沒有足夠的現金。母親無助地徘徊在家門口,我看到她眼中閃爍的淚光,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親如此脆弱。我二話不說,衝進自己的房間,翻箱倒櫃,將自己半年前省吃儉用買的一套畫筆和一本畫冊,小心翼翼地包好,然後跑到街角一家畫廊,向老闆說明情況,希望能將它們賣掉換取一些錢。那套畫筆,是我夢想的起點,每一個顏色都承載著我對藝術的熱愛。如今,為了救急,我不得不割捨。老闆看著我,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接過畫筆,遞給我幾張鈔票。我拿著那顫抖的錢,跑回家,看著母親焦急的臉,將錢遞給她。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失去,而是一種莫名的堅韌,以及對「苦」的深刻理解。這段日子,我學會了忍受,學會在絕望中尋找微小的希望,學會了用雙手去撐起一片天。日復一日的辛勞,熬過了父親病情最危急的時期,也讓我對「苦」有了更深的體會——它淬煉著我的意志,磨礪著我的心靈,也讓我更加明白,生命中很多東西,是需要拼盡全力去爭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