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的老師逃走了……
「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這些都是偉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主張,我們學校的老師逃走了 是我們學校老師受教學生的心逃走了。
成績總是比學問更重要。因此,老師叫我們背誦的 我們背;老師叫我們寫的,我們寫;老師叫我們做什麼,我們都會照做。為了公開考試,是取決我們未來的一個考試,成績總比學問更為重要。老師教我們考試的技巧,怎樣才能拿最高分,怎樣才能超越別人,怎樣才能在幾萬人之中脫穎而出,而公開考試就是一場遊戲,知道最多技巧的,知道出卷老師想考我們什麼的,成績便是最高。那麼,究竟成績代表著什麼?是代表著學生得到的學問很多很聰明,還是他們只是懂得玩公開考試這場「遊戲」?
老師沒有再受教任何的人生道理,經驗,只有一套學習的技巧,一本考試的秘笈。只有老師,受教出一批考獲很高分的學生,就是他的成功。又有多少個還會記得,把自己一生所學習到的事傳授學生,才是他們的目標?
老師們的心逃走了,除了自身,還有一種來自校長壓力,自己授教的班別絕不能差,就似售貨員,老師,也需要「跑數」。
當你能體會這些事的時候, 只是因為,你發現一個敬業樂業的老師。因為他的出現,才發覺其他老師都逃走了。他沒有在一所正統的學校當一個全職老師只是到一些學校幫助一班學生補課。「因才施教」他卻切切實實做得到,他明白學生需要甚麼,明白怎樣才能加強學生的學問知識,更能帶動我們學習。
他明白,但全港學校的老師呢?他們的學生怎麼辦?
老師不應只是為了薪金,為了安穩,應為了學生茁壯成長,不用是一個人才,不用為了國家,為了社會作出什麼偉大的貢獻,至少,學生能守正不阿,不作姦犯科,懂得明辨是非,處世的道理。
社會迫得老師逃走了,他們又需要多久才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