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疑問不必一一請教老師。人工智能固然便利生活,但隨之接踵而來的問題,令我深思利用人工智能是否真的百利而無一害。
AI的翻譯功能取代了厚厚的字典,遇到不了解的文字我可以隨時上網搜尋翻譯。書本上看不懂的字句,只需拍一張照片就可以直接翻譯。
對這個時代的學生而言,人工智能早就是離不開的老師,在幫助完成功課上,人工智能起了莫大作用
要完成小組簡報,可以直接以AI生成內容和設計排版。AI可以直接搜索資料歸納重點,也可以尋找設計模板。這樣大大節省了我製作簡報的時間。人工智能「幫助」了我完成搜尋,完成思考,完成這份功課。
寫作方面,AI依靠數據訓練可以自動生成語法正確的文本。雖然只是詞藻堆砌沒有人類的真情實感,但只要能「幫助」我交功課就可以。人工智能「幫助」了我的寫作創意。
甚至連閱讀報告AI也能派上用場,AI可以自動於數據庫查閱資料,例如網上文章電子書等。AI能夠快速精簡地生成文章主旨 令我不必閱讀全書,也可以知道書中大概 內容。人工智能「幫助」了我的閱讀過程。
AI作業快於人手,減省完成功課的時間成本。但隨之而來過度濫用人工智能來完成功課也衍生出依賴性。
依賴人工智能自動生成簡報令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過程、整理資料概括重點的能力; 依賴人工智能生成文章,令我喪失了寫作創意;依賴人工智能精簡文章主旨,令我失去了在閱讀過程學習其中寫作手法、理解書中深意的機會。
人工智能究竟是默默地幫助我思考,還是悄悄地取代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