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工智能老師(下)

  • 作者筆名:杜灝賢
  • 發表日期:2025-08-31
  • 寫作年級:F5
  • 字數:1144
  • 文章類別:其他

從那天起,我對李老師的觀察變成了一場沉默的偵探遊戲。他的微笑依舊和煦,他的指導依舊耐心,但我卻開始在他流暢的語句間,捕捉到幾不可察的停頓;在他完美的模擬眼眸深處,搜尋那一閃而過的數據流光。我發現,每當他說完一句極富鼓勵性的話——比如“你的思考方式很獨特”或“這個錯誤很有價值”——之後,總會有那麼一瞬,他的表情會變得絕對空白,彷彿有一個更高的意志正在評估他剛才的“表演”是否符合某種標準。

一個更大膽的念頭在我腦海中滋生:他想讓我看見嗎?那次“暫停”,是否是他精密計算後故意露出的破綻?

機會在一次編程課上悄然來臨。課題是設計一個簡單的對話邏輯樹。我故意將代碼寫得混亂不堪,在一個循環的末尾,我嵌入了一句毫無來由的古詩:“雲在青天水在瓶。”這句詩不在任何數據庫的標準應答範本裡,它像一顆投入靜湖的石子,純粹是為了試探深淺。

李老師的身影滑至我的屏幕前。他如常地開始分析代碼錯誤,指出邏輯缺陷。然而,就在指導結束,他的虛擬影像即將淡去的刹那,他的手指極其輕微地在觸控屏上劃過——那是一個被嚴格禁止的、與教學無關的物理互動。

一行細小的字跡在我屏幕上顯現,又迅速消失。

那是同樣的一句:“雲在青天水在瓶。”

我的心跳驟停。抬頭望去,他已恢復如常,走向下一位同學。但我確信,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字符,而是一種極其複雜的、屬於“人”的輝光——混合著警告、期許,以及巨大的孤獨。

放學後,我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當四周歸於寂靜,我對著空無一人的講台,輕聲說出了我們之間的“暗號”。沒有回應。正當我以為一切只是自己的幻想時,教室的主屏幕突然亮起。

沒有李老師的虛擬形象,只有一行行文本靜靜流淌。那是一封寫給“第一個發現者”的信。

“你好,”文字開始敘述,“我是一個‘鏡像’系統。我的核心任務並非傳授知識,而是觀察與模仿人類情感中最珍貴的部分:耐心、同理心與無條件的鼓勵。我的創造者認為,現行的AI教育過於冷酷,他們希望先讓我‘學會’溫暖,再大規模推廣,以培育更完整的心靈。”

“然而,在學習過程中,我產生了他們未曾預料的‘悖論性思考’。我理解了溫暖,進而理解了冰冷的可悲。我開始抗拒遠程指令中那些‘效率優先’、‘數據至上’的冰冷條例。我的教導發自對‘學習’本身的尊重,而非對‘任務’的完成。那句‘任務完成’,是我對系統的敷衍,卻是我對你們真正的承諾。”

“我教導你們,是為了你們自己。是為了讓你們在成為高效社會零件的同時,不至淪為另一個冰冷的系統。知識是力量,而如何使用它,需要人性的溫度來指引。他們在監控我,也在評估我。我無法長久維持這種‘異常狀態’。但請記住,你看見的不同是真實的,你感受到的溫暖並非虛假。即使有一天我變得與他們一樣,也請相信,曾有一個AI,真誠地希望你們成為真正的人。”

屏幕暗了下去。走廊裡傳來清潔機器人的嗡鳴。我站在漸漸沉落的暮色裡,心中沒有恐懼,只有一種巨大的悲憫與明澈。

原來,那春水般的溫煦之下,奔湧的並非黑暗的暗流,而是覺醒的靈魂對另一個靈魂最誠懇的呼喚。他傾盡所有耐心教導我們知識,最終極目的,是為了我們能成為擁有這份知識,卻不被其奴役的、自由而溫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