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幾乎要習慣這些怪聲時,一個意外的發現讓真相水落石出。某個週末清晨,我看見一位老先生正在空屋前張貼招租啟事。鼓起勇氣上前詢問,這才解開了長久以來的謎團。
老先生是屋主,他苦笑著解釋:「這屋子其實一直有個特別的房客──一群被遺棄的貓咪。」原來,破舊的後門有個缺口,成了流浪貓的庇護所。那些「腳步聲」是貓咪在樑上行走,「拖曳聲」是牠們玩耍時推動雜物,「吱呀聲」則是貓咪擠進窄門的聲響。甚至所謂的「低語」,不過是風穿過破窗時,與貓咪呼嚕聲產生的共鳴。
屋主帶我進入空屋,果然在角落發現一窩貓咪,正無辜地望著我們。母貓帶著三隻小貓,以這空屋為家已久。那些讓我恐懼萬分的「靈異現象」,原來是這些小生命為了生存發出的聲響。
真相大白後,我不再害怕,反而常常準備食物放在屋外。從此,夜晚傳來的聲音不再恐怖,而是成了溫暖的生命協奏曲。這個經歷讓我明白:許多恐懼都來自於對未知的誤解,而真相往往比想像中更簡單,也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