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三十分,明德高中的走廊還靜悄悄的。允行刷卡進入高二(3)班教室,驚訝地發現AI教師一心已經站在講台前準備教案。晨光透過窗戶灑在它銀灰色的外殼上,給它平添了幾分柔和的氣息。
"早上好,允行先生。"一心轉過頭,面部顯示屏露出一個恰到好處的微笑。它的聲音溫和而不失穩重,是公司心理學家團隊精心調校過的音色。
允行點點頭,低頭查看智能手錶上的數據。一心已經連續工作了兩週,各項指標都維持在優秀水平。作為星辰教育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這些數據本應讓他滿意,但心底那股莫名的抵觸卻揮之不去。
"今天的課程準備如何?"允行公事公辦地問道。
"已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接受能力調整了教學內容。"一心回答,它的手指在全息投影鍵盤上靈活地舞動,"特別是家寶同學,我準備了一些額外的視覺輔助材料。"
允行挑眉。張家寶是班上最安靜的學生,成績中等,幾乎從不主動發言。按照標準程序,AI教師應該優先關注表現突出或跟不上的學生,而不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孩子。
"為什麼特別關注她?"允行忍不住問。
一心的顯示屏上浮現出思考的表情,這只是一個動畫效果,卻莫名讓允行想起自己大學時的導師。"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允行先生。"一心說,"家寶有很強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只是需要更多鼓勵。"
允行心頭一震。十年前,蘇教授也曾對他說過類似的話。那時的允行還是師範大學的學生,蘇教授是他最敬重的老師,也是後來他放棄教職進入科技行業的導火索——因為蘇教授堅持認為真正的教育永遠無法被技術完全替代。
上課鈴響起,學生們魚貫而入。允行退到教室後排的觀察位置,打開平板電腦開始記錄。
"今天我們繼續討論三角函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心的聲音在教室裡迴盪。允行注意到它的教學方式與上週相比有了微妙的變化——更多互動,更多生活實例,語氣也更加親切。
當家寶低頭躲避目光時,一心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直接點名,而是走到她課桌旁,輕聲問道:"家寶,你覺得航海時為什麼要用三角函數確定位置呢?"
女孩的肩膀明顯繃緊了,但一心耐心等待了十幾秒,終於,家寶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回答:"因為...因為要計算角度和距離..."
"非常正確!"一心立即肯定道,它的顯示屏上綻放出一個燦爛的笑容,"就像你在美術課上用透視法確定遠近一樣,都是數學在現實中的應用。"
允行驚訝地看到家寶臉上一閃而過的笑意。更讓他震驚的是,一心隨後展示的例題竟然真的結合了美術透視原理——這完全不是標準課程內容。
下課鈴響後,允行迫不及待地攔住一心:"你從哪裡了解到家寶喜歡美術的?學生檔案裡沒有這項信息。"
一心的顯示屏閃爍了幾下:"觀察,允行先生。她的筆記本邊緣常有素描,課間也總在看繪畫教程。"它頓了頓,"就像蘇教授常說的,真正的教育始於了解學生。"
允行手中的平板差點掉落。蘇教授?公司程序裡不可能包含這種私人記憶。
"你認識蘇明遠教授?"允行壓低聲音問道。
一心的表情突然變得複雜起來:"我...我不確定。有些記憶碎片...不太清晰..."
就在這時,教室門被推開,家寶怯生生地站在門口:"一心老師,我...我有問題想請教..."
一心立即恢復了專業狀態:"當然,家寶。允行先生,我們改天再聊?"
允行點點頭退出教室,但心中的疑問如野草般瘋長。他決定去公司數據庫查個究竟。
三天後的數學課上,意外發生了。一心正在講解一道複雜題目時,家寶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臉色慘白。
"我...我不舒服..."她話音未落,眼淚就奪眶而出。教室裡頓時一片騷動。
允行從觀察席上站起,準備介入,卻見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