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

  • 作者筆名:陳羲彤
  • 發表日期:2025-08-01
  • 寫作年級:F4
  • 字數:1040
  • 文章類別:其他

苦難是人生的必然。有人說苦盡甘來,但苦難何時才能終結?這個問題,即使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也無法解答。苦難如同影子,從我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緊緊相隨,只是有人被它完全吞噬,有人卻能與之共舞。

我認識一個叫允行的人,生來就背負著苦難。他住在城東一棟搖搖欲墜的小屋裡,屋頂漏雨處用舊鐵皮草草遮蓋,牆體不結實,擋不住風,卻一住就是三十年。屋內除了一張吱呀作響的木床,便只剩下一口生鏽的鐵鍋和幾個豁了口的粗瓷碗。每天清晨,當城裡的老爺們還在溫暖的被窩裡酣睡,太陽還沒升起,他就已經拖著那輛咕咕作響的破車,車裡裝滿了沾著泥土的蔬菜和蘿蔔,去趕上。他的背脊佝僂著,彷彿負重無形,那是三十年來日日彎腰推車留下的印記。

「苦?」每當有人問起,允行說完便會露出幾顆黃牙,笑著說:"不苦,一點也不苦。比不上好,但比最差強人意。」這話他說得誠懇,彷彿真的相信生活待他不薄。他的笑容裡藏著某種令人心碎的智慧,那是被苦難反覆打磨後形成的珍珠。

我看過他赤腳在寒冷的冬日裡,扛著貨物走在冰冷的地面上。他的腳底裂開的口子像一張張小嘴,滲著血絲。他只用破布裹了,照舊推車叫賣。那布條早已被血浸透,結了厚厚的血痂。如果有人給他錢,他會永遠感謝他們,彷彿他們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即使對方只是付了應得的價錢,他也會連連鞠躬,嘴裡念著"貴人""恩人"之類的詞。這種近乎卑微的感恩,讓人看了既心酸又憤怒。

這麼多年的艱辛,允行形成了一套人生哲學。他跟我解釋說,人生就像茶:起初苦澀,但抿一口,又會覺得甘甜。我覺得這很荒唐──他連一口好茶葉都買不起,只能喝茶館倒掉的茶渣。那些被泡過無數次的茶葉末子,被他小心翼翼地收集起來,重新沖泡。他喝的時候卻一臉享受,彷彿在品嚐什麼瓊漿玉液。 "苦到極致就是甜,"他常說,"你看這茶,第三泡的時候反倒有回甘。"我那時年輕,只覺得他是在自我安慰,是長期貧困導致的認知扭曲。

允行很快就病倒了,不停地咳嗽,但每天都堅持工作。他的咳嗽聲像是從胸腔深處擠出來的,帶著不祥的雜音。有一天,他暈倒在街上,那輛陪伴他半生的推車也翻倒在地,蘿蔔滾得到處都是。被送回家時,他喘息不止,每一次呼吸都像是與死神拔河。鄰居們湊錢請了一位醫生,醫生給他檢查了脈搏,掀開他補丁摞補丁的衣衫看了看他凹陷的胸膛,搖著頭走了,連診金都沒收。

我去看他的時候,他躺在床上,憔悴不堪,一副骷髏模樣。但奇怪的是,他的眼睛閃爍著詭異的光芒,像是看到了什麼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屋裡瀰漫著疾病和死亡的氣息,但他的神情卻異常平靜。 「我夢見了我娘,」他氣若遊絲地說,」她說那邊不苦。」說完這句話,他的嘴角竟浮現出一絲微笑,那是我認識他以來見過的最真實的笑容。

痛苦會停止嗎?我相信,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痛苦的根源。或許真正的智慧不在於等待苦難結束,而在於學會與苦難共處。就像允行喝的那杯茶渣,在無數次沖泡後,竟也品出了一絲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