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的一生中存在著許多無可避免的變化,上到人生大事,下到親友相互之間的小矛盾,任何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都可能是促成困境的契機,但當我們在困境中感到絕望時,新的希望和轉機也會隨之出現,而其中的必要條件則是“不放棄”。
在我六歲那年,我第一次認識到了“跳繩”這項運動。那時正直初春,相比冬天暖和了不少,吃完飯媽媽帶著我到樓下散步,我們經過公園時被裡面的吵鬧聲吸引,只見公園裡熙熙攘攘的圍滿了人,我用細小的身體擠進人群中想探個究竟,看到空地上站著一位還算高挑的大哥哥,他雙手握著一根繩子,跳起來的同時繩子也一起擺動,幾下之後他便開始在空中做起動作,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動作也越來越大,難度越來越高,那時小小的我被眼前的這位大哥哥所震驚,眼神也慢慢從好奇到崇拜,直到散場我還依然沈浸在其中,直至媽媽大聲喊我,我才回過神來。回去的路上,我不斷向媽媽詢問那位大哥哥剛剛的行為,這才明白原來這項運動叫做“跳繩”。
從那天過後,我這個還懵懵懂懂的小孩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像那位大哥哥一樣優秀,練會跳繩,而媽媽也有意培養我的興趣,聽到我說的話便興衝衝的跑去買了條跳繩給我,於是我的訓練計劃就此展開。
從那天過後,我這個還懵懵懂懂的小屁孩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像那位大哥哥一樣優秀,練會跳繩,而媽媽也有意培養我的興趣,聽到我說的話便興衝衝的跑去買了條跳繩給我,於是我的訓練計劃就此展開。
我從來不是一個愛拖延的人,說乾就乾,每天放學後我都會到家樓下的公園練習跳繩,一練就是三四個小時,小孩子的精力旺盛,我已經數不清那時摔倒了多少次,又爬起來了多少次,只記得心中那股熱血和衝動一直引領著我堅持跳下去,每次領悟到新的技巧,我都會第一時間展示給媽媽看,在這期間,我曾多次嚴重受傷,膝蓋磕破也是常有的事,每一次的疼痛都讓我更加堅定,哪怕精疲力盡也不放棄,媽媽雖然心疼我,但是也尊重我的決定,從未慫恿我放棄或責備我,只是一味鼓勵、支持著我,我明白媽媽的心意,所以更加努力的練習,為了不辜負媽媽,更為了達到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