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的雲層越聚越厚,灰壓壓地籠罩著整個村莊。我站在田埂上,感受著空氣中逐漸濃郁的濕氣,那是久違的雨水氣息。父親也從屋裡走出來,仰頭望著天空,緊鎖的眉毛上終於露出一絲鬆動。
第一滴雨落在我臉上時,涼意直透心底。接著,雨點愈來愈密,最終化作傾盆大雨,嘩啦啦地澆灌在乾裂的土地上。
雨水整整持續了三天,乾涸的河床重新湧起細流,稻田裡的禾苗雖然已經枯黃了大半,但倖存的部分終於顯露出一絲翠綠。雨後,父親帶著我們全家下田補種,將留存的種子小心翼翼地埋進濕潤的土壤裡。
工地的工作我依然堅持著。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走十幾里路到鎮上。工友們不再嘲笑我,反而常常幫我扛較重的材料。工頭也注意到我的勤奮,漸漸將一些技術活交給我,讓我學著看圖紙、仗量建材尺寸。
後來的一個週末,我正在田裡幫著父親除草,村裏的喇叭突然響道:「好消息!好消息!縣裡要派人來指導抗旱種植,還撥了一批抗旱的稻種!」父親聽到激動得手都有些發抖,這可是我們盼了多年的援助。
縣裡來的人是個年輕的大學生,他不僅帶來了稻種,還教我們如何修建簡易灌溉系統。我跟在他身後,認真記下每一個要點,還主動要求幫忙,他拍拍我的肩說道:「小兄弟很勤奮啊,想不想去縣裡學些農業技術?」
「農業技術?」,我愣住了,讀書學技術,這是我從不敢想的,家裡的情況才剛剛好轉,我若離開,家裡不就失去一個勞動力了?晚上,全家圍坐在油燈下,我鼓起勇氣提起這件事。出乎意料,父親第一個支持:「你去吧,家裡還能撐住,不能耽誤你的前途。」母親也咐合道。
就這樣,我帶著全家的期望來到了縣裡的農業培訓學校。白天學習理論知識,晚上在實驗田裡實踐。我如飢似渴地吸收著一切新知識,經常學到忘乎所以。因為我明白,我肩負的不只是自己的夢想,還有全家和鄉親們的希望。
三個月後,我以優異成績畢業,毅然返回村子。帶著新學到的知識和技術,我帶領村民修建水渠,引山泉水灌溉;推廣抗旱作物,調整種植架構。
第二年夏天,當旱災再次來臨時,我們村子已經做好了準備。稻田裡綠油油一片,與周遭村子枯黃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收穫時節,我們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甚至還有多餘的糧食賣給別的村子。
站在稻田上,我看著父母臉上流露出久違的笑容,心中不禁湧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此時,父親走到我身邊,沉默良久,搭著我的肩膀開口道:「允行,你是我們家的驕傲!」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苦盡甘來不再是美好的期望。我明白,只要懷揣着希望,堅持不懈,那怕是再貧瘠的土地也能開出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