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是大家最不想面對的事件。但是,大家也有時需要經歷痛苦的事情。有人可能說:「為什麼大家不能擺脫痛苦的事件?」這正正是因為苦難,才能讓大家成長,學會怎樣面對未來的挑戰,這就是「苦盡」的意義。如果人生沒有痛苦的事,那麼只會一事無成,沒有學會怎樣反思。
第一件苦盡的事件未完成責任的事,例如這一篇大部分在中三學生都有學過的文章—《最苦與最樂》,文章第二段指出有責任未盡是人生最大的苦事,並說出對人們對於自己、家庭、社會、國家均有責任。未盡責任,時刻受良心責備。這句段意也讓我想到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苦事,但是完成責任是人生最大的樂事。這讓我想到如果未完成老師要求大家需要做的事,但是自己想辦法逃避,那麼老師只會追殺你,到時自己需要承擔更龐大的責任。
第二件苦盡的事件是克服痛苦的病痛,有一些年紀較大的病人會患上一些長期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中風⋯⋯這些病人一般需要接受痛苦的治療,而且過程艱難,所以導致病人會感到無助和恐懼。但是病人也對生命充滿了熱愛,從來沒有因為患上長期病患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同時經歷艱苦的治療和定時食藥下,最終戰勝魔掌,並且感受到從前的活力。
第三件苦盡的事件是克服經濟困難,例如李嘉誠在十四歲時因為家境貧困而退學打工,從鐘錶店學徒到塑膠廠推銷員,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步成長。隨着經濟的復甦,公司也迅速發展。在一九七零年代,李嘉誠也成功捉住香港快速城市化的機會,他的果斷決定也讓香港成為一個發達的城市。李嘉誠這個堅毅不屈的精神,讓所有香港的市民也敬佩他這個值得的人。
最後,在面對不同苦盡的事件,我們也要想盡一切的辦法,學會怎樣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