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瀏覽著有關山區兒童的網頁,往下滑,冷不丁地彈出「山區物資捐贈」幾個大字。

小學六年級,學校發起一個山區兒童物資捐贈的公益活動,在廣播中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盡綿薄之力奉獻愛心。

得知這一消息,我喜出望外。

小時候是在蜜罐子裏長大,被溺愛的公主。我不懂甚麼人間疾苦,我只知道在家裏大量囤積的衣服不用怕扔掉浪費了。所以我很開心,因為山區小朋友肯定沒有衣服穿,他們會需要的衣服。

我就這樣滿心歡喜地將家中的衣服一件件翻出來,扔在一個大袋子裏,足足打滿了四五個袋子。媽媽看見忙碌得滿頭大汗的我疑惑地問題:「你在幹甚麼呢?」我毫不猶豫脫口而出:「這些是給山區小朋友的衣服,你看我整理了好多舊衣服出來呢!這樣我就有地方放新衣服啦!」懵懂、稚嫩的孩子不諳世事。「你會想穿舊衣服嗎?」幾乎是本能的反應驅使我去質問她。「我為甚麼要穿舊衣服?」

我覺得媽媽有點兒奇怪,我知道她想說甚麼。因山區小朋友不穿舊衣服穿甚麼?難道穿新衣服嗎?我給他們送這麼多衣服,他們應該都開心得要哭了吧。

我一個人將四五個袋子拖到學校裏。我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班裏的同學們看見我拖著四五個袋子紛紛嘖嘖稱奇。

學校的主意真不錯,不但能幫到自己,還能幫助別人,沒甚麼活動比山區物資捐贈更有意思了。

我將衣服交給學校後,想像著山區小朋友們收到衣服之後對我的感激涕零。而我則無所謂地擺擺手:「沒甚麼,我家裏還有很多這樣的衣服呢!」

沒過幾天,學校通知我,將衣服拿回去。除我之外,不少同學捐贈的東西也被學校退回。我帶著錯愕和不解找到活動的負責老師詢問原因,得來的是「機構不收衣服只收錢」的答案。

我絞盡腦汁也無法理解為甚麼不收衣服只收錢,捐贈衣服也是為了幫助他們啊!難道非要用籌到的錢買新的?錢明明可以拿去做其他事的。

我開始所在網上尋找原因,不停地瀏覽有關山區兒童的網頁。我看著眼前「山區物質捐贈」這幾個大字,毫不猶豫地點了過去。

原來,不少在山區生活的人都來自少數民族,有風俗禁忌的他們認為別人的舊衣服會帶來疾病,只有死人才穿,寧願穿自己的破衣服也不會接受別人幾乎全新的衣服。同時,很多人打著幫助他人的旗幟,實際行為卻是以施捨的姿態來做這件事的。「更有甚者,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舊衣服怎麼處理,然後想著捐贈了還挺高尚的。」一語中的,心中的秘密被人窺探得完完全全。我的心臟鮮活跳動,顔色腥紅,肉裏卻是散發令人作嘔的惡臭的黑色。以幫助他人的名義傷害他人,我不過是衆多鼠目中的一個。

太多人以施捨的姿態來做公益,可我們在社會上都是一樣平等獨立的個體。貧困的人因為自卑而自尊心強。寧願穿幾塊錢的新衣服,也不願意穿100塊錢的舊衣服。寧願穿自己的破衣服,也不願意穿別人九成新的舊衣服,幫助別人應當是細雨和風而不是野蠻粗暴。他們高高在上的施捨行為不是在做公益,而是在動物園裏餵猴。「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正如孟子所言,羞惡之心,人皆有之,遑論山區兒童己人之所以為人而不是動物,是因為我們活著的意義不僅是為了維持生命。

舊衣服總有得體或者不得體的。未經過消毒,未經過思考得體與否,就一股腦捐了的人無非是把山區捐贈當成了理所當然的垃圾回收了,順帶撈個做公益的美名。於受助人而言,這些衣服其實就是愛心垃圾。得讓人感受到你的幫助,才是真正的幫助。

反觀以前的我,捐贈衣服是為了山區兒童對我感激涕零,是為了能有更多的地方擺放新的衣服。我甚至認為他們根本不配穿新衣服,就應該穿舊衣服。我想,真正不配的是我,打從我有這種想法開始。我能穿上新衣服不過也是倚仗父母,沒了他們,我甚麼也不是,我又有甚麼資格審判別人的靈魂呢?不論是誰,都有穿上新衣服的資格,都是人人平等的,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呼吸,誰又比誰高貴到哪去?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想穿舊衣服,難道山區兒童就想穿嗎?即使生活在陰溝裏,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即使他們生活貧困,但依然有選擇的權利。

我不願意的事情,別人又怎麼會願意呢?每個人都應有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的教養。大家總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輪到自己時,一個個都變成啞巴了。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惟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社會才會處處留有溫情。


林翼勳博士評語

能就尋常之事,設身處地反覆檢討,甚至提昇至哲理層次於古聖之訓,可謂有確切之體認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2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