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教小記》閱讀報告

親愛的樂兒:

自從你移居加國後,差不多每一次寄信,你都會附上一張親自拍下的風景相片。每回看到相片,我都在想:世上真的還有這麼美的自然風光嗎?因為從沒有在香港親眼看過,所以膚淺的我難以相信那些美景是真的存在。

最近,我看了小思的《承教小記》,感觸良多。初時,以為整本書都在說一些很沉悶的教學理念,但原來並不是。它除了包含師生情和對中文的熱情外,還有大自然之情、鄉土家國之情及一些忽發的懷舊情,十分精彩。其中有兩種情使我很有感觸。

第一種是大自然之情。這種情感往往是最容易被怱略的,因為它似乎跟我們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其實在現實中是相反的。若然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沒有山林的地方,清新空氣從何處來呢?每天都吸著「新鮮」的廢氣,我們忍受得了嗎?恐怕不過數天,大部份人類都會病倒吧?為了避免這種惡劣的情況出現,除了平日要實行環保大計外,也要多與大自然接觸,好讓自己跟它拉近距離,除去「事不關己」的心態。你也知道要在本港「親親大自然」需要多少時間吧?沒有一天時間恐怕都去不了被花草樹木包圍的地方,因此,一小盆、一小盆不同種類的盆栽興起了。看到〈苔〉一文時,我真有衝動去買一盆苔放在書桌上,好好欣賞一下,順道試試能否減除煩躁的感覺。作者說:「忙碌,有時真像團火,潑辣的燒得人打從心底焦起來。」她所形容的感覺跟我一模一樣!自從升上中六後,煩躁感經常出現,因為很怨恨自己未能好好抓緊每分每秒。有時候,煩躁得甚麼都做不了,只懂呆坐在書桌前納悶。大多數一呆便是大半天,然後忽然自覺又讓分秒流走,便會再次陷入納悶中。作者形容說:「每天下課回來,靜靜看住幾盆苔,宛似精神沐浴,悠然清新。然後,平心靜氣開始在燈下改卷子。」若然我在每天下課回家後,也可以有此精神沐浴便好了!

正當我在三心兩意地思考買苔,還是買那種樹枝「長」得佷好看的小樹盆栽時,我看了〈盆栽〉一文。這使我改變了心意,打消了買盆栽的念頭。作者似乎買了那些小樹回家打理,並發現了一些東西。原來小樹的古勁姿態是以鐵線「迫」出來的!作者描述說:「栽種者用鐵線密密紥在枝幹上,強迫樹形依隨人意改變,於是『樹』也乖乖左盤右曲,遠看的確有『老樹虬枝』的妙處。」雖然我們並沒有「虐待」小樹,不給它水喝,或使它不見天日,但也不見得我們是仁慈的。我們完全是為了一己私慾,從少便把鐵線紥在小樹身上,使它慣於被擺佈,自以為很自由地活著。作者說得很對:「有甚麼比受了擺布束縛,還以為很自然很自由來得更恐怖?」事實上,我們有權利去擺布小樹們嗎?它們也有其生活的習慣和方式,我們憑甚麼把它們放左一個小小的盆中生活?它們本該屬於大自然,生於一大片肥沃的天然泥土中,自由地隨意生長。我們有甚麼資格去破壞大自然的定律,使小樹們成了「籠中鳥」呢?相信人類們也不會想被束縛的吧?

你還記得母校的老師們嗎?雖然我已轉校,但卻仍然十分掛念以前的老師們。自大的我,經常認為自己上課時很專心,把老師所說的東西都盡力去記。不過,當我看過〈師承〉一文後,我發現自己其實很膚淺。文中敍述說:「文彥兄,是豐子愷先生的學生,是個物理的人,既不繪畫也少寫作。…… 我不禁懷疑,他跟瀟灑風神的豐先生學了些甚麼?」由於豐先生是一位教授繪畫和寫作的老師,因此其學生也被認為是熱愛繪畫及寫作的。可是,這位學生卻與眾不同,他所學的是豐先生溫厚待人的態度。這是很難做到的,現今的學生們大多數都只學到老師的知識卻不是做人的態度,而我也是其中一個。若然我可以學到當年班主任的「永不放棄」精神,相信我可以安然地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大概因為很後悔自己當年沒有好好地學到此精神,近日我經常回到母校找老師談天。相信你也很想見見老師吧?下一次你回來,我們一起約老師吃飯吧。

沒看此書前,我得難想像師生間的感情可以好得如摯友似的。在〈告吾師在天之靈〉一文中,作者說:「在往後的日子裏,我是痛定思痛,悲定思悲。你當恕我,這種完全為自己的損失而悲的自私。」從這裏可看得到老師在作者心目中十分重要,就如一生中的唯一摯友似的。失去了老師,因而感到悲傷,卻認為悲傷是源於自己損失了重要的東西,從而認為自己很自私。我很佩服這種程度的師生情。即使我們跟班主任很熟落也未能達致「自私」的悲傷吧?我們最多也只能達到悲傷了數十天吧?時間會使悲傷淡去,但這似乎不能用於作者身上。這使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我從未試過跟一位老師做摯友呢!那大概是因為我認為很難跟老師做到「零隔膜」的朋友。我跟父母親也達不到「零隔膜」呢!

看完我對此書的所思所想,相信你也會去買一本來看吧!此書真的使我想了很多平日不會去想的東西,例如樹的自由。此書也說了很多舊中國的事,對中史有研究的你,實在不可錯過!期待你的回信也帶來此書的感想。

生活快樂

摯友
潔璟上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