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你同意嗎?

「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句,也是我國古代教育的金石良言。「棒下」的意思是指嚴格的訓練,「嚴師」就是有效而嚴謹的指導,而「孝子」和「高徒」當然是指人材了。我認為沒有人能夠在不受責罵、教導下便能成材。要成功,就必先經過磨練。

有「痙攣飛人」之稱的傷殘短跑好手蘇樺偉相信十分為人熟悉。我們望著他成功的一面,可曾想到他背後付出的血汗和辛酸?作為一個傷殘人士,連日常生活都有諸多不便,要成為運動員,更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蘇樺偉當初加入田徑隊時情緒很不穩定,經常不肯練習。作為教練的潘律仁竟毫不留情地責罵蘇樺偉,責罵之聲甚至會傳遍整個運動場,完全沒有把蘇樺偉當成傷殘人士看待。現在的蘇樺偉不單沒有抱怨潘教練的嚴謹,反而十分感謝教練對他的指導。「玉不琢,不成器」,要成為人材,必先經過磨練。

但現時的教育文化,卻不甚重視嚴謹的重要性。放眼現今青少年的吸毒情況日益嚴重,甚至蔓延至校園,必需立即妥善解決。政府推出的校園驗毒計劃本應是有效的解決方法,但卻被要求驗毒結果不能知會警方。須知道吸毒和藏毒是犯法的行為,作為執法者的警方若明知有罪案發生都不能阻止,試問這能有效阻止青少年吸毒的問題嗎?

由此可見,必須以嚴格的方法執行對學生的教育,才可成就人材。「教不嚴,師之惰」,要造成高徒,就必要有嚴師指導。

有人或許會說,若嚴師只會對學生嚴厲,不注重溝通,這能了解學生的能力和性格嗎?凡事也不可一面倒,否則只會弄巧反拙。嚴加管教之餘,也不要忘記在孩子表現出色的時候,給予讚賞和鼓勵。適當的獎賞和加強對孩子的溝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信和興趣。

總括而言,嚴師是教育的一項最重要的元素,沒有嚴師,就沒有高徒。嚴謹的指導可以令學生了解學習的重要性。這是我國數千年來教育的文化,也是教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