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年人在四川地震後重建的角色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大地震,一場人間浩劫。無數房屋在瞬間坍塌,數萬生命在傾刻間殞滅。地震不單震毀了四川老百姓的家園,更震憾了全中國人民的心。在大地震發生後,香港各界均舉辦了不同的籌款活動,體現了香港人對內地同胞的深切關懷。平時被長輩評論為對社會時事漠不關心的年青人、新一代,又會怎樣看待遠方的災難呢?這次地震,不但震盪了大家的心靈,掀起血濃於水的同情心,更改變了不少年青人的人生態度。

在我而言,首次聽到四川大地震的消息時,只感到很愕然。數十萬同胞一夜之間家園盡毀,一瞬之間痛失父母妻兒。從電視及報章的畫面上,我看到災民一個又一個悲慘的「故事」,腦海中不禁浮現起一幕幕悲天憫人的情境。這刻我心底一沉,有著莫名奇妙的刺痛,心情百感交集,難以舒懷。

說真的,一個沒有經濟能力的青年人可做的很有限。面對這麼大的災難,很多有心的年輕人都不知道該怎樣幫助他們。在最初的階段,我們只有本著「有錢出錢」「小小無拘」的心,響應了社會及學校「一方有難、百方馳援」的呼籲,盡自己之能力捐款賑災。至於靑年義工則「有力出力」,擔當各慈善團體捐款熱線的接線生。至於到災區支援,並非青年義工現階段所能做到的,這些事留給成年人去做了。須知,沒有專業技能的人上到災區都是無補於事,反倒會浪費當地資源及令家人擔心。

我認為我們青年人的能力儘管有限,但可以在能力範圍以內做到最好,例如多留意中國新聞,養成關心國家、關心國事的情懷;為協助災區重建,青年人仍要繼續參與社區舉辦之各類義賣活動,籌募善款幫助災民。一個青年人的力量可能弱如燭光,但一千個、一萬個,甚至全國青年都主動出手相助的話,那種力量就有如熊熊烈火了。所謂「聚沙成塔、滴水成河」,小水滴也可成就大海汪洋,小沙粒也可變成四方大地。集腋成裘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此外,現今的青年人善用網上資訊科技,在網絡上發放訊息,不但接觸面廣、消息流通快,容易令更多人接觸到四川災後重建的進度,讓賑災的事情不會因熱情過後而冷卻。例如早前有人在msn的名字上加上彩虹圖案或「支援汶川」等字句,不消一天,已有近幾千名網友支持,可見網絡宣傳具有多大的影響力。

胡錦濤總書記在地震災區探望受災兒童時,在黑板上寫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16個大字。是次災難正好考驗中國人民的團結心、凝聚力。災後重建是細水長流、艱苦而漫長的工作,重建之路不易,樓房、學校、公路、工廠等,在在需財。當然,災民現在最需要的是精神力量的支持。我們的一封慰問信、一個問好的電郵,都有助災民堅定早日重建家園的決心。

最後,青年人在求學階段努力讀書,他朝我們學有所成的時候,正是報答國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