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為了自由

晶文薈萃 十優文章

古往今來,數千數萬的學子都在嘗試詮釋讀書的意義。有人說讀書有用,是美好前程和修養品德的方法。還有人說讀書無用,只是為了現實或他人寄托希望的工具。但似乎為了二字曆填上的任意一個詞語都會令讀書的意義成為一個偽命題。讀書的意義到底是甚麼?也許讀書的意義指向人生的意義,在我看來讀書是為了我們的自由。

讀書可以引領我們改變固有的思維方式,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令我們擁有更自由的人格。荀子云:「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過廣泛的學習和每日的自我反思,既能讓我們學識拓寬,讀懂晦澀難懂的書籍,體會名人筆下的世間百態與人生智慧,又能讓我們從中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建立我們獨立思考的框架,不受言論的誤導和環境的干擾,找到自己立身處世的角色,實現我們的人格自由。著名作家余華,本身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卻在讀書的興趣中領悟人生的真諦,不拘於國化思維的洗刷,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見解與體悟,繼而寫下多篇影響多國讀者的文筆。若余華不經過日積月累的讀書與思考,又怎會寫下啟發別人的著作?可見,讀書是為了人格的自由。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相信這句話流傳至今是有原因的。人各有其志,也有夢想,但只有通過持之以恆的求知與實踐,初心不改,我們才能做到前程的自由。電影《墊底辣妹》中的女主角原型沙耶加,本是不被人看好,被老師和家人歧視的差生。在萌生起改變自我和考上日本著名大學之一的慶應大學的想法後,她便努力讀書,即使自己只有小學四年級的知識水平,她也憑著良師與自己的努力,真正給了不看好她的人一次回擊,成功實現自己的理想。如果沙耶加只是接受她人的冷眼而不去刻苦讀書,也許她身上的閃光點會被平庸埋沒,也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可見,讀書是一把通往自由選擇前路的鑰匙。找到它,善用它便讓人們實現自己的理想與目標。

讀書亦是讓我們能夠自由掌握人生的途徑。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寫下:「生活不能等待別人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來自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女學生們正對應了這句話。如果沒有張桂梅校長為她們提供的學習機會,她們將會面臨結婚生子,一生困於大山的命運。但她們接受了教育,發現世界上不只有為人婦的選擇。她們努力學習,只為走出大山,活出自己的人生。她們成為醫生、教師或軍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主導權。找到了讀書對於自己真正的價值,擁有不同的燦爛人生,實現了人格的自由。

在讀書後,我們便擁有了洞悉世間的能力,必然會對讀書的意義產生懷疑。讀書可能無用,但事實上讀書並不拘泥於考試和前途,而是一個讓思想和能力相匹配的方法。眼光放得長遠,倒不如先專注於當下,通過學習,逐漸領悟到讀書對我們自己的真正意義,跳出既定的人生軌跡,而不是自怨自艾,空嘆讀書無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讀書是一場征程,或一次長跑,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在途中找到它通往何處。讀書並非一蹴而就,更不在於到達終點的快慢,而是要在征程中享受過程,獲得自我主導,得到未來自由的權利。讀書,是為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