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勇氣
- 作者: 麥睿雅
- 寫作年級: F4
- 寫作日期: 2025
- 學校: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也日轉星移。人們研發了新的機器,便替換了舊的;人們買了最新款的手提電話,便拋棄了舊的;人們凡是覺得工具的性能有些許不佳,便將它換成新的。在現今的功利社會中,人們也忙著馬不停蹄地追求利益,似乎把一些古代的美德遺棄了,例如「勇」。勇氣,指的是面對危險、不確定性所作出的選擇和意願。有些人認為勇氣仍然在這個社會中存在,發揮著極大的作用;有些人則認為大家都優先考慮利潤、風險、效益等問題,勇氣不再存在於這個逐利的社會中。然而,我認為勇氣仍然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刻。
人在人生中選擇走每一步有風險的路,都會影響到自身和他人的發展。在現今香港,很多家長都不會鼓勵子女追求藝術、音樂、運動等事業,認為它們又辛苦又無助於賺錢。但正因為眾多音樂家、藝術家、運動員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勇於踏出追夢的第一步,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亦為行業增添色彩。進一步推論,我們的行為也能影響他人。正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看到社會上不公的事情,如老弱婦孺被欺負,或有人需要幫忙,我們若能鼓起勇氣出手相助,便能夠幫助他人。《孟子》一書中常強調人性本善,只要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肯定會對自己和他人帶來改變。
一個人的勇氣,也能影響到整個社群或社會。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記載,藺相如憑著勇氣,在「完𤩹歸趙」和「澠池之會」的事件中以死威脅秦王,成功以一人之力保全趙國國體和趙王顏面,在秦強趙弱的形勢下也沒有吃虧,阻止秦國從齊國得到任何好處。藺相如即使不像廉頗般出身尊貴,但正因為他勇於承擔,才能幫助趙國走出困境。如果藺相如為了保全一己之利,不想惹禍上身,便可能會令秦國有機可乘,以和氏璧之事攻打趙國,招致滅國之危。由此可見,勇氣是相當重要的。放眼今天的社會,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以勇氣服務社群及推動社會發展的人。火災發生時,消防員不畏熊熊烈火焰,冒著生命危險,勇敢地衝進災場救人。地球溫室效應加劇,整體社會的環保意識和政策都加強了,這也與一些敢於發言的環保人士脫不了關係。美國政治家及環保鬥士戈爾,是推動「京都議定書」的關鍵人物。當「京都議定書」剛推出時,很多國家的代表都表示反對。可是,戈爾並沒有因大眾壓力而妥協,而是力排眾議,爭取各國的支持,最後成功使各國簽訂議定書。正如美國經典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中阿提克斯的名言:「一個人的良心並不跟著大眾的意見隨波逐流。」勇於為自己良心認為的不公發言,可以促進一個社會的進步。
堅持固然需要勇氣,然而,有時放棄也未嘗不是一種勇氣。中國著名跨欄選手劉翔一向表現出色,獲獎無數,卻在北京奧運中因傷選擇退賽,未能晉級,令他在「主場」落敗。劉翔被民眾責罵,認為他沒有勇氣,臨陣退縮,更給他扣上「劉跑跑」的罪名。我們當時只覺得劉翔缺乏勇於挑戰的精神,卻忽視了他退賽的決定背後必也鼓足了勇氣,為了以後能繼續跨欄,寧願承受謾罵、放棄獎項及殊榮,也不願負傷冒險比賽。由此可見,當我們能作出面對風險的決定時,就會展現自己的勇氣。
說到底,勇氣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個決定中。每走到人生的分歧路,我們會作岀選擇,捨棄一些東西或願意承擔風險,那便是勇氣的表現。美國詩人佛落斯特在《未選擇的路》中提到:「我選了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而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勇氣仍於世界上以不同形式展現,時刻影響著我們自身和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