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中的味道

「阿姨,麻煩來一碗油麵,搭配豬油渣、冬菇和蘿蔔!」

對黃大仙區的印象,往往與殘破不堪的舊式建築、寺廟的香火鼎盛,以及那家熙熙攘攘的「嗱喳麵」店相連。濃郁的豬骨湯底在口中迸發,馳名豬油渣配入味冬菇,搭配在熱湯中浸至軟爛的蘿蔔,無不使人回味無窮。雖店內環境、桌椅、牆壁皆「滿目瘡痍」,麵條也不經精心擺盤,但送入口中之際,這碗麵卻勝過所有珍饈佳餚,讓人倍感溫馨——

正與黃大仙的本色相映成趣。

小時候的我素來對這裏的骯髒與喧鬧頗為厭惡,無法理解為何這家簡陋的麵檔總排著長長的人龍。然而,「車仔麵」的魅力正在於其配料的豐富多樣,麵條湯汁的配搭任君選擇,適合不同口味的顧客。這家麵檔的老闆娘格外親切,總喜歡跟顧客閒話家常,更對不少熟客瞭如指掌。即便我們一家每隔幾周才造訪一、兩次,老闆娘卻能立刻認出我們,熱情地把我喜愛的配料夾進麵碗,將這份溫暖悉心遞到我手中。細味著這份賓至如歸的感受,一種溫情、親情及友情交織而成的情感,盡在不言之中。

每當捧著麵碗大快朵頤時,總能在碗內發掘到額外奉送的牛腩、魚蛋,令人嘖嘖稱奇、喜出望外。「小孩子嘛,要多吃點才能長高吶!」和藹可親的阿姨總笑著跟我說道,這些回憶碎片總能成為當天的小確幸。興許,來這家麵檔不僅是為了品嚐美食,更是品嚐人情味。即便僅是匆匆過客,為成千上萬麵食者中的一員,只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裏享用一碗不到五十元的湯麵,但老闆娘卻如同對待親人般,熱情地招待我們,細心地噓寒問暖。在茫茫人海中,許多商店皆以獲利為目標,所幸仍有像老闆娘這樣的人,願意不惜成本,為顧客提供豐富的額外餸菜。感恩當今功利的社會中,依然有人本著一份善良之心經營生意,更巧合讓我遇上,得以建立這份珍貴的情感。

每每陪父母來此用餐前後,我們皆會特意在黃大仙區走走。遊走於大街小巷,瞧瞧街道上林立的特色店鋪。放眼四周,從巨大店鋪櫥窗中反射出格外有趣卻逐漸式微的小店,如舊書攤及雜貨店,每家店皆象徵著一段獨特的故事,等待我們駐足探索。我特愛細細逛遍店舖的每個角落,沉浸在愉悅的時光中,把自己晾著消磨一整天。誠然,即使在委靡不振的日子裏,眸前溫暖的景色也總能驅散愁雲慘霧。有時與店主閒談,聽聽他們在店內的種種見聞,這些彌足珍貴的對話也為百無聊賴的生活增添了意義。

近年來,許多舊式食檔被社會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高級餐館與咖啡店。在時代變遷的步伐下,一碗麵的價格也從三十八元漲至四十七元。然而,不變的仍是這碗麵的質素和情味。那比臉還要大的湯碗中,始終盛著酥脆的豬油渣與口感細膩的麵條,兩者在舌尖上相互碰撞,令人拍案叫絕。願這碗麵、這家麵檔、這個小區永遠保持它的獨特風味——我由衷祝願。

華燈初上,裊裊炊煙四起。在艷陽餘暉下,麵檔老闆娘辛勞的汗水一滴滴化為小區的點睛之筆。這家麵檔在人影紛沓的街道上,售著屬於它的情懷,化作一股久揮不去的清流,延續著生活的溫暖。

「謝謝光臨,期待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