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讀書無用」的看法

  • 作者: 江生輝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24-3-17
  • 學校: 廠商會中學

要判斷一件事是的「用」,可取決於它對我們的利益和幫助性。事物如能為人解、協助學習等有利於日常生活的效果皆可謂有用。至於「讀書」,有人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亦有人認為「讀書無用」。在我看來,一件事物有用無用,同時也取決於用者的價值觀。因此,我既否認前者所述的「讀書高」,亦不同意後者認同的「讀書無用」。

「書」一般可以指為書籍。書籍的內容包羅萬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只要讀對書就可以為你解惑。至於「讀書」,可指為學習課本知識,閱讀書籍等行為。古之聖人乃至現代人民都會以「讀書」作為學習的途徑或消閒的作用,那麼,「讀書」這個行為不是對我們有用嗎?

「讀書」對於部份人可以說是極為有用的。古時的人以及現今社會低下階層,他們都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讀書」則是其中一種獲得知識的手段。古時的科舉制,到現今的文憑試,都是透過考核「讀書」的學習成果,按其成果的高低而為該生提供機會。這些機會甚至可以大大改變人們的仕途及命運。有的人高中狀元,得一官位;有的人得到入大學的資格,提高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有的人因成績優異獲知音人賞識從此未來一帆風順。各種因「讀書」獲得成功機會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生活中就正有一名文憑試狀元,他在接受訪問時提及自己清貧,父母每每靠勞動供養家庭。成為狀元後他搖身一變成為一位環球商業界的高材生,獲得多項獎學金,減輕了不少家人的負擔。由此可見,「讀書」可以改變人的仕途命運,改善生活,可謂「有用」。

儘管,未必人人都靠「讀書」得到生命上的一些「高度」,但對平凡如你我一樣的人,「讀書」亦對生活有用處。有人讀書為成績,亦有人讀書為增高廣博。部份熱愛讀書的人,他們讀書的原因可以單單為了增廣見聞而讀。對他們而言,「讀書」是知識的探索,他們通過讀書探索知識的寶藏,而書籍就正正是文字的海洋,閱讀的多番探索下使他們最終取得「寶庫」。他們人生的追求,就是這些知識,因此在讀書的過程下,他們明白獲得知識的滿足感,這份滿足感令人非常愉悅。除了廣博的益處為人帶來喜悅外,「讀書」為消閒活動亦可令人釋懷,一解生活的憂愁。趣味性較高的書籍例如金庸先生撰寫的小說更是不少人視為珍寶的消閒讀物,走進情節的世界會使人忘卻生活煩憂。從而愉悅起來。有些讀物可以引人發笑,使人寵辱皆忘。人過得愉悅,自然心理質素提升,生活便不易把你擊倒,「讀書」又何來「無用」之說?

可是,在現今社會科技急速的發展下,人們解惑、解悶及廣博見聞的方式不再局限於書籍中,互聯網成為另一手段去獲取「讀書」原有的好處,指尖在鍵盤上飛舞數下便可以從各個網站取得相應的資訊,學習不再單靠閱讀書本上的文字,而需要運用技巧,影片網站中出現不少瀏覽量極高的技巧片段。休憩消閒不再沉醉在文字的海洋,而是沉迷於不少遊戲及電視劇集節目內。書本所含的文字道理亦漸漸被遺忘,它再起不到消閒學習的用途,因此部份人認為「讀書」無用。

此外,以往用來改變命運,仕途的「讀書」也被其他技能弱化其用。不論古今,人的職業及仕途都是五花八門,並不局限於「讀書」一種。古有武將,今有資訊科技、創意媒體、運動員等職業。的確,這些職業都可靠「讀書」提升能力,可是這類型的工作大多數要求是相關技能及天資。好像運動員需要不斷訓練,社交媒體工作者講求創意。因此,不論古今,「讀書」都不是改變人生的唯一手段,不同人有不同長短,世上有不同的技能,「讀書」亦只是其中一種,像「臉書」創辦人即使中途退學仍靠努力自學及創意支持自己追夢,最終取得成。

百人有百命,有的人靠「讀書」取得成就,有的人不靠「讀書」也能取得成就,有的利用「讀書」尋找人生至寶,有的人利用不同的活動取得生命的滿足感,有的人善用「讀書」解悶,有的人透過與人相聚多姿多彩的舌動放鬆。人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事物有用無用,都是取決於使用者的看法及利用。「讀書」亦是,它可為有用亦可為無用,尋找適合自己的手段及方向才是對人生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