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八代之衰:韓愈

這次我能穿越到唐代,有幸與韓愈先生做朋友,實屬今生榮事。因為文忠公是唐代最偉大的散文家,您雖以儒家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但卻因具有關心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的政治態度,使您的散文創作實際上突破傳統儒學的束縛和「修其辭以明其道」的限制,表現了廣泛的社會內容,開闢了中國文學的道路。您還更正了一些門第觀念影響下的壞風氣,如〈師說〉就是更正了「恥學於師」的陋習。因此我對韓昌黎先生有著數不盡的敬意,希望能親眼目睹您的風釆,並與您成為朋友,以您虛心學習精神、非凡的勇氣和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作榜樣。

昌黎先生對散文的貢獻是舉足輕重的,您不但恢復了先秦兩漢的古文傳統和歷史地位,而且擴大了散文的應用範圍。這種做法使散文原本主要用於著重記敘事情的文體,真正成為自由交流思想、描述事物、表達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多樣化社會功能的語文工具,從而開闢了散文創作的廣闊空間,就比如說在古代的辭賦、奏議、碑誌、表狀、記傳等,原來都是用駢文寫作的,但您卻都以散文表達。雖然其中大多是實用文體,但由於昌黎先生十分重視文學特徵的表現和文學手段的運用,所以許多優秀之作已經成為文學散文或具有文學因素的散文。從而提高了散文的審美品格,也因此奠定了您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儘管也產生了一些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文學創作中浮靡之風的泛濫。

昌黎先生絕對是提倡「古文」的一個集大成者,因為您無論在文學理論還是在創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展,主張「文以載道」,並身體力行,培養了大批有志於古文創作的年輕人,使我們今天能看到一些具有深度,又不次於對駢文的評價的散文。

其次,您的散文形式自由,表現方法不拘一格,議論、敘述、描寫、抒情等各臻其妙而又綜合運用,具有很高的創造性。您的議論文既有以「明道」為宗旨的嚴肅莊重的政治思想論文,如〈師說〉;也有托物寓意、生動活潑的文學性雜文,如〈雜說〉、〈送窮文〉等;您的記敘文,既有古樸典雅的〈平淮西碑〉,還有融史傳和史論為一爐的〈張中丞傳後敘〉;您的抒情文,既有滿紙血淚、悱惻無極的哀祭體〈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能靈活自如地運用各種古代文體,一無成法,妙思泉湧,新意疊出,使我從守舊的思想突破,能夠與這種人成為朋友的話,我以後的人生也定會活得更精彩。

再者,在議論抒情文字裡,您多運用比喻、寓言、俳諧等手法加強形象性。著名的〈雜說四〉就是以比喻組織全篇議論,您發揮伯樂相馬的故事,展開人才問題的議論。第一層以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闡述認別人才的重要;第二層以「食馬」為喻,論述盡人之才的條件;第三層以策馬為喻,說明使用人才的道理。結尾意味深長的感嘆,表達出對壓抑和埋沒人材的現實政治的不滿,多方設喻,曲折盡理。您把難於傳達且大眾難以理解的抽象情感化為可以直接感知的具體形象,使之成為富有情趣,又老少咸宜的文學散文,也使我對散文就是毫無雄心大志的偏見改觀了,原來散文不只是沉悶、死板的隨筆,也可以透過其來表達對現今社會的不滿或不足,藉此勸勉及警惕後世。

另外,「韓文」的議論在邏輯思辯中滲透著情感力度,這種情感力度也是其散文氣勢的重要來源。文章表現了您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和愛憎熱烈的情感氣質。在〈送董邵南序〉等或許多文章,可看出這種融議論抒情為一體的特點和優長。在純粹的抒情文字裡,您的感情更是不可遏抑地噴薄而出,給人以震撼和感染。〈祭十二郎文〉中,您把接到侄兒韓老成不幸病亡的消息時,「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由驚而疑,由疑而信,而大悲大慟,以至沉思感嘆的心理過程抒寫得淋漓盡致而又波瀾曲折。難怪此文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了,我亦深深受到感動。

昌黎先生突破傳統儒學的束縛和「修其辭以明其道」的限制,而且擴大了散文的應用範圍,使之表現了廣泛的社會內容,令散文得到新的發展,您對中國散文發展的重要貢獻實在是不能一一道來。在當時的社會裡,您能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必要承受羣怪聚罵的風險,正因為您的堅持,使我明白了文字強大的影響力,改變我原有的寫作態度,從此我會用嚴謹的態度、誠懇的責任感,勇敢地堅持繼續寫作,期望能使先生的理念能繼續發揚光大。


林翼勳博士評語

能以細膩之筆,全面道出韓愈文學的成就,尤其散文方面之獨到之處,且突破傳統儒學而擴大古文範疇,所述見體認之真切與深入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1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