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憤怒(師長)

什麼是憤怒?憤怒是人的一種情感。當你憤怒的時候你會打人?忍下去?或是大聲的表達你的不滿?憤怒是因不滿,討厭等情緒而起的。我們為了表達這些情緒有機會令壞結果發生。但憤怒不一定會帶來壞的結局,憤怒能夠了解別人,使我們有進步的動力。只要我們善於控制憤怒,在適當的時候表達,就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憤怒是一種驅動力,能夠促進人的進步。你有聽過一句「化悲憤為力量」嗎?意思就是把傷心或憤怒化為力量,令這些力量推動你去進步。憤怒能讓你從錯誤中學習,了解及明白自己的錯。為了做到更好,你就會把憤怒的情緒化作為推動你改過,進步的動力。就以學生為例,學生被誤以為測驗作弊,老師發怒大聲的當面罵那一位學生,可是學生如何解釋老師都不信。最後你忍了下去,內心卻感到十分憤怒和不公平:為什麼老師不相信我?你憤怒,所以你把這憤怒發在學習上,證明給老師和大家看自己是靠個人能力而不是作弊而成績好。當老師冤枉你作弊的時候你可以直接反駁老師,但當你控制你的憤怒,把憤怒化作力量你就能從原本壞的結局改為自己進步。由此可見,憤怒能成為我們進步的動力。

其次,憤怒能讓你更加了解一個人。當別人對著你發怒的時候,你可能會以為他只是想罵你,說你的不是。但其實憤怒可是一種關心,一種疼愛。俗語說「打者愛也」。對你憤怒其實是一種關心,以從發怒的人可看見及了解他們對自己的關心,希望你改過或知錯。以名人吳鎮宇為例,再拍一個父親與子女的真人秀節目中,吳鎮宇的兒子看見一個小朋友,但沒有幫助扶起,反而走開只顧著玩玩具。吳鎮宇當場把玩具扔丟,怒罵兒子為什麼不幫扶小朋友而只顧玩具。當中其實能夠看見吳鎮宇希望自己兒子學習如何幫助別人。或者用憤怒把玩具扔丟並憤怒的指責兒子,兒子未必當時明白,但其他人都能夠感受到爸爸希望兒子成為助人的人才罵他。如果爸爸沒有大聲罵兒子,兒子不會領會到事情的嚴重而改過。所以,憤怒能讓人了解一個人真正的心及令別人改過。

憤怒是一種能帶來傷害的情緒,如果不好好的控制或處理很容易令身邊的人受傷。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處理憤怒。

憤怒多因不滿而引起的衝突。就以我的外公和媽媽為例,有一次我的外公和媽媽因一件小事就吵了起來,而當他們吵的火熱的時候,我的外公把桌上的一把刀一手扔出,把我們全部人都嚇壞。就以上例子說,我的外公和媽媽吵架是因大家的意見不同而不滿發生衝突,而令以上事件發生,幸好沒有造成意外。但如果外公丟的方向不同就有可能有人受傷了。可見,憤怒能夠帶來傷害性。那麼我們應如何處理憤怒?以我的外公和媽媽為例,當他們意見分歧的時候而發生衝突,不應被憤怒控制,因憤怒會有可能令我們作出後悔的事情因他會令我們失去理智。外公和媽媽應坐下好好的談論,把自己的意見分享,從中找去答案解決問題。

總括而言,如果不好好處理,憤怒會是一種帶來傷害的情緒,所以我們應好好的控制憤怒,不要因憤怒而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憤怒有好有壞,只要我們好好處理憤怒,那麼就能夠不被憤怒控制。


林翼勳博士評語

認知憤怒出於感情,亦是一種驅動力使人進步,同時亦應作控制與適當處理。可見人情練達,即能寫好文章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9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