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屬於洞悉先機的人

張九齡有這樣的一句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大概就是說明許多機會只有一次,錯過就只能眼看機會絕塵而去,再也沒法捉緊。既然機會如斯可貴,那麼機會是屬於誰人的呢?

有人或說:「機會是屬於有準備的人。」這答案只對了一半。詩經有云:「如彼雨雪,先集為霰。」就是說明能從細微變化中看穿未來勢的人,才能洞悉眼前的機遇。故此,我認為機會乃屬於洞悉先機的人們。

可惜的是,天下間能洞悉先機的人實在太少,所以有些人即使做好準備,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皆因他們難如洞悉先機的人,朝著正確的方向精心準備。就如馬雲作例,他便是一個能洞悉先機,故其能名成行就,坐擁阿利巴巴此一誇國企業。早在二零零三年時,馬雲便秘密成立「淘寶網」,主打網購平台。然而,當時中國的網絡發展尚未成熟,他看準此黃金機會一注孤擲,其後果然一擲即中,成功運用中國互聯網發展成熟的機會,淘寶網成為中國最大的網購平台,馬雲亦隨之暴富,踏上富豪之路。由此可見,機會確是屬於洞悉先機的人。

環顧我國歷史,仍有不少能洞悉先機的英雄豪傑,他們往往能見微知著,善於洞察先機,故典能好好運用機會,名垂千古。先以漢初功臣陳平為例,陳平在楚漢爭霸中本為項羽一員,但當他目睹項羽在鴻門中放過劉邦,放虎歸山後,即發覺項羽為人不忍,有婦人之仁,難成大業,乃「不足以為謀之類」。相反,他洞悉到沛公為人雖然陰險,卻能善用賢才,廣納諫言,是能稱霸天下的人。故陳平在其後果斷投靠沛公,沛公亦加以禮待陳平,陳平先獻離間計,分裂西楚軍隊,令項羽不再重用智將范增,又勸諫沛公在楚國疲弱時出兵討伐,最後助劉邦建立西漢,自己亦位高權重,位列丞相。反之,若陳平未能洞悉敵我形勢,忠心於項羽這一芥武夫,恐怕未能捉住出人頭地的機會,只能成為被浪花淘盡的一位英雄。故此,機會乃屬於洞悉先機的人。

若是在軍事層面,機會也是屬於洞悉先機的人。能夠見微知著,固然可以大獲全勝,但同時也可避戰免敗。在赤壁之戰中,蜀吳聯軍之兵力不及曹魏之大軍,眼見曹魏定必能一舉破滅吳國、蜀國,繼而統一天下之際,意氣風發的周瑜卻洞悉到魏軍用鐵索連船以渡江的弱點,再加以運用魏軍不屬水性的弱點,以火燒連環船之策大破魏軍,總算能保住吳蜀兩國。再以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作例,他在鎮守西關時;司馬懿領十五萬兵隊來犯,但他深知司馬懿對其有所顧忌,必不敢以大軍壓境,故擺出空城之計,裝作氣定神閒,於城門上茗茶搖扇,果然令司馬懿懷疑城中必有埋伏,於是撤兵,令諸葛亮找住避戰的機會,免於戰敗。由是觀之,在戰爭時的軍機更只屬於能洞悉先機的人。

在國家層面上,機會亦只屬於能洞悉先機的領袖。十九世紀末,日本明治天皇大力推動明治維新,廢除了武士特權,改行君主立憲制度,並在經濟及社會各方面進行全面改革。這正是明治天皇能洞悉世紀形勢所致,他明白到君主立憲已經成為當時的世界潮流,如果君主專制制度不進行變革,最終只會被人民推翻,如同法國大革命一樣。在不久的將來,明治天皇推行的變法果然收獲甚多,先是中國敗於甲午戰爭,又在日俄戰爭中戰勝強國俄國,一改亞洲地區俄國制霸的局面,同時令日本成為亞洲霸主,國力富強。從中可見,明治天皇洞悉國際形勢令日本從沉睡中醒來,是為改革的良好例子。相反,滿清政府在大九世紀末仍是愚昧無知,所行的洋務運動只著重「富國強兵」,忽略改制改革,未能洞悉君主立憲的世界形勢,自然難免於被推翻的命運,錯失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易經曰:「知幾其神乎」。此句便道出了能洞悉先機,再作準備實非易事,若能在微小變化中洞察形勢,當是神人之舉,然而,所謂「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天地萬物發展總有其規律,只要我們能多留意身邊私一草一物,或許能在機會來臨前洞悉先機,終能好好運用機會,成就非凡。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9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