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向前

互勉共進——看著這四個字,不知不覺間,思緒被拉回到那無數個挑燈夜讀的情景。夜晚,吃飽喝足後,我坐在書桌前,台燈將燈光柔和地打在我的功課上,令那一道道難題更加醒目。我冥思苦想著,而媽媽就坐在我的身旁,一臉期待著我能夠解答出難題,也給她分析解釋,她從不打擾我的思考,只是將長情的陪伴化作鼓勵的話語。

進入中學後,學業壓力如潮水般湧來。最讓我頭痛的是數學,那些函數圖像像是糾纏亂麻的繩線,每次考試都令我頭昏腦脹,分數始終在及格線徘徊。媽媽只有中學文憑,在我小學時,輔導我功課還是遊刃有餘,可到了中學,面對課本上早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內容和更加有深度的內容,她也力不從心。但我的媽媽並沒有輕言放棄,一邊為我加油打氣,一邊用實際行動來為我尋找可以幫助我的方法。

一個周末的晚上,她輕輕地推開我的房間,細聲問道:「我們一起學數學,好不好?」她手裏拿著草稿紙和筆,「你是我的同桌,也是我的老師,給我解答難題。」

於是,我們在每個周末夜晚開啟了「同桌時光」。台燈下,我啃著艱澀的例題,媽媽就坐在旁邊,一字一句地抄寫公式定理。她的字迹工整得像小學生的作業,偶爾會指著課本問我:「這個定理甚麼意思?」我只好耐著性子解釋,而在解釋的過程中,那些模糊的概念竟漸漸清晰起來。

有一次,為了給媽媽講明白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我翻遍了參考書,還畫了十幾張草圖。當我終於用最淺顯的語言讓她聽懂時,我突然發現——我自己也真正理解了。「媽媽這個同桌很笨呢?」她有時會自嘲。但就是這份「笨」,促使著我將知識點消化。

日子一天天過去,媽媽整理的筆記本越來越厚。她在我眉頭緊皺時,也能時不時指點我遺漏的知識點和步驟。我對媽媽的進步感到驚訝,直到我期中考成績出來後,我才知曉背後的緣由。

我期中考的數學成績從我班中的中下水平一躍全班第五,達到優異水準,面對這一喜訊,放學後便打算給媽媽一個驚喜。我拿著數學試卷遞到了她手上。媽媽對我的成績似乎並不感到意外,是一種理所當然,但上揚的嘴角難掩她的高興之情。她摸了摸我的臉頰,叫我可要繼續保持,莫要太過驕傲。我咧著嘴笑著點了點頭,在無意間瞥見了媽媽床頭櫃上一本同我一模一樣的試題本。「媽媽,這是用來幹甚麼的呀?」我指了指本子,「寶貝,你在進步,媽媽作為你的同桌,也要溫故而知新,不能掉隊嘛。」我恍然大悟:原來在我看不見的背後,媽媽也付出相應甚至加倍的努力,只為能給我有難題時指點迷津,共同進步。想到這,不知何時,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起來……

如今,我遇到困難,就會想起那些溫暖的夜晚——枱燈下的兩個人,一個是努力想幫上忙的每親,一個是漸漸開竅的孩子。我們像是一對特殊的同學,在人生的課堂裏互相攙扶前行。

所謂「互勉共進」,它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舉動,只需要在那些平凡的日常裏,有一顆願意陪伴的心,和兩個彼此勉勵、共同成長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