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潛伏十七年,地上展翅十七天。金蟬脫殼難得見,知了聲聲難入眠。

暑假的清晨,伴隨著蟬聲的叫喚,那聲音如同林中的猛獸、海中的驚濤、雲上的雷鳴,一聲接一聲,不知疲倦。

「嘖,擾人清夢的玩意兒。」試圖去抓住罪魁禍首的我,眼睛看花了都見不著其蟬影,只能無能為力的聽著周圍的嘲諷聲,有够討厭的。

直到一個午後,我看見躺在院子裏的鄰居爺爺滿臉享受,彷彿周圍的蟬叫並非雜音,而是仙曲。「爺爺,周圍的知了叫得這麼吵,你怎麼還一臉愜意的在這躺著的呢?」爺爺聽後不急不慢的說道:「這可是只有夏天才能聽到的歌謠啊!」

說罷他緩緩起身,把我帶到了一棵樹下,指了指樹幹旁掛著,剛剛蛻下的蟬殼,那黃褐色的蟬殼透過陽光,彷彿一顆晶瑩剔透的黃寶石。「它在地下等了三年,五年,又或是十七年,只為破土歡歌,為這個夏天而盛放,他們見到第一束光的那一刻,生命就已經迎來了倒計時。你知道嗎?等秋風到來,你就再也看不著一隻知了,所以它現在是想把這輩子的歌一次性唱完,好在這個夏天沒有遺憾。」

这番話如雷貫耳,恍然間蟬聲變得親切了起來。

原來早上劃破天際的蟬聲,從來都不是吵鬧的雜音,而是生命的高歌。在無數個於桌前溫習的清晨,窗外的蟬為我伴奏;它們在樹旁起舞,我就在院子練習球技,互不打擾,卻又在互相比試雙方的耐力,共同激勵著對方。

原來,我們雙方努力生活的樣子,從來不是只有自己知道,我們互相看著對方,督促著對方,所有付出的努力與汗水,都終將在某一點呈現。我們都經歷漫長蟄伏蓄力的日子,只為有一朝能夠邁向我們自己的康莊大道,讓自己不留遺憾,破土而出的蟬竭力地展現生命光彩,恍若在鼓舞還在努力的少年。

離鄉返校的前夕,一陣秋風拂過,我已經聽不著多少的蟬聲,只有偶爾一兩隻,彷彿是在告別,彷彿又是在哭喊。

而後每逢夏天聽到一聲蟬叫,我都會想起在那個鄉村夏天的蟬聲對我的啟蒙,我明白了生命的不易,知道了歌聲的贊揚,它們用一生的歌唱演奏出了夏天的長度,儘管時間如一盤散沙,誰也阻擋不了它的流逝,它們仍會努力抓住每一粒流沙。

地下蟄伏的十七年,又何嘗不是我們的寫照?十多年的努力,只為見到那一束高考的光,讓自己成為這片大地上熾熱的烈陽,只為不愧這多年的付出,我們或會失敗,但總有機會重來,而蟬終其一生,卻只有短短的夏天,所以我們更應該把握住機會,在自己的人生中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