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想尋回的一件玩具
- 作者: 郭穎霖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25-10
- 學校: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叮!」手機的鈴聲在冷清的房間裡迴盪開來。我拿起手機,屏幕上顯示著媽媽的訊息:「今年又回不到家吃團圓飯嗎?」看著這簡短的文字,我嘆了一口氣,合上電腦,整個人癱倒在沙發上。手指在鍵盤上停留許久,卻不知道該如何回覆。思緒飄散,腦海裡不自覺浮現出那些中秋節的回憶。忽然之間,一股強烈的念頭湧上心頭——我想尋回那個伴隨我童年的燈籠。我開始在房間裡瘋狂翻找起來。
小時候,每逢中秋節前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父母會給我零用錢,讓我和朋友一起去挑選最喜歡的燈籠。當中秋節的夜晚來臨,我們各自和親戚吃完團圓飯後,兩家人便會相約到公園散步。我總是興奮地拿著燈籠,第一個衝出家門,燈光在夜色中搖曳,照亮了我稚嫩的笑臉。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那麼珍愛的燈籠被我遺忘了,甚至再也沒有拿起過。
上了中學後,我們開始假裝成「小大人」,努力隱藏內心的稚氣。只有遇到真正合拍的朋友,才敢偶爾露出那份純真的一面。中學第一年的中秋節,我還不太熟悉新同學,但他們主動邀我在團圓飯後一起賞月,我答應了。臨出門前,媽媽叮囑道:「帶上這鍋我剛煲的湯,還有你的燈籠!」我把燈籠和湯放進書包,滿心歡喜地出門了。
然而,現實並不如想像中那般美好。到了公園,我發現他們三五成群地坐著聊天,隨意地談論著:「喝湯真的很討厭,又俗氣又難喝,哪有奶茶好啊。」「還有那邊那些人居然還在玩燈籠,真的幼稚。」我在不遠處聽到這些話,頓時感到一陣難堪,悄悄地將書包裡的燈籠和湯藏得更深了。那一晚,我的燈籠沒有亮起,我的歡喜也被埋藏。
直到後來,我遇到了一群不同的朋友。他們讓我重拾那份純真的快樂。我們會在月光下吃月餅,分享彼此的心事。他們甚至會主動買我喜歡的卡通燈籠送給我。我們是高中生,卻像小學生一樣在公園裡追逐嬉戲。那段日子,燈籠的光芒照亮了我整個青春。
然而,這樣的時光終究短暫。高中畢業後,我離開了家,前往異地的大學,我那時候把燈籠打包起來帶著它去到異地,為解思鄉之情。偶爾,我還能回家吃一頓團圓飯。大學畢業後,我留在了那座陌生的城市,家慢慢變得遙不可及,燈籠也埋落了在家中某個角落。而每到佳節,內心總會湧起濃濃的鄉愁,彷彿回應了王維的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依舊在房間裡翻找著,終於在一個佈滿灰塵的角落裡找到了一個舊箱子。打開箱子,裡面躺著兒時那些熟悉的燈籠。然而,當我注視著它們時,心中卻泛起一絲空虛。或許,我真正想尋找的不僅是燈籠本身,更是那些屬於童年的回憶。玩具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這些燈籠,承載著我最美好的童年時光,也記錄了青春期的苦澀。在每天不能回到家鄉的中秋,下班的路上小朋友拿著燈籠,我彷彿看到不同時期的我,每逢這個時刻我更想念媽媽煲的湯以及家鄉的中秋氣氛。
看著這些燈籠,我下定了決心,立刻訂了最快的航班回家。我回覆了媽媽的訊息:「我今晚就坐飛機回來了。」收拾好行李後,我路過便利店,看見了曾經最想要的燈籠,於是買下了它。手裡握著燈籠,我感覺內心的空虛似乎被填滿了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