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少女日記

  • 作者: Eleanor
  • 日期: 2022-06-26

豁思建議讀者嘗試追蹤心儀讀物之作者的其他著作,從而打開一扇窗,開闊眼界。要了解一名作家的所思所想,除了閱讀他的文學創作,當然最好是翻翻他的自傳、隨筆或札記,甚至是他的日記。日記純為私人寫作,由自我角度出發,是留給自己的隱密記錄,因此所表達的都是真情流露、毫無矯飾。旋開日記的小鎖,就可闖進執筆者的心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動盪亂世,兩名分別居於荷蘭及波蘭的猶太裔少女——安妮.弗蘭克和蕾妮婭.斯皮格爾,同樣有着投筆從文的抱負,在暗無天日的隔離時光以日記記載那段猶太人遭種族清洗及大屠殺的事跡、戰雲密佈下的困境和驚險遭遇,在身故輟筆後經親人安排將遺作面世。這兩本日記不但反映了作者赤誠細膩的內心世界,更成為當代歷史的見證,亦提醒後世種族共融、各國和洽的重要。

在荷蘭淪陷於納粹德軍鐵蹄下時,安妮.弗蘭克一家與朋友共八人匿藏在辦公室書櫃內的秘密閣樓。在德國希魔執政時代,猶太人被妖魔化和排擠,受到各種無理剝削及精神肉體上的蹂躪欺壓,毫無立錐之地,甚至被趕盡殺絕。安妮在十三歲生日收到第一本日記本,與世隔絕的環境令這本子成為她的忠實傾訴對象,更被稱為「幻想知己」吉蒂——這就是後來的《安妮日記》。當她倚窗瞥見從前的猶太街坊,竟感覺自己像是告密者窺看他們的不幸。

較之槍林彈雨的室外世界,密室既是天堂也是地獄。「德不孤,必有鄰」,上帝差派如天使般的善心人救助他們。安妮活在戰亂的惶恐和被逮捕的威脅下、錯過了許多錦瑟年華本該享有的事情,卻沒有放棄對生命的熱愛和夢想。與其着眼於眼前的困窘匱乏,她擁抱生存的美好福氣和憧憬重獲自由的靜好歲月,並認為擁有信仰的人應該快樂。密室囿不住她對窗外天地的嚮往,她覺得走到外面獨自與自然和上帝共處已能療癒恐懼、寂寞和憂鬱,因祂叫人從大自然和單純中得到慰藉。如果整天愁眉苦臉,日子就沒法好好過;反而停止抱怨、心存盼望、愛和勇氣,並拼命學習,就能克服一切困難。

面對世道不公和人心詭詐,安妮沒有自怨自艾,深信上帝不會遺棄他們。古往今來,猶太人歷劫重重,不但沒有被打倒,反而變得更加堅強。儘管黑暗勢力在張牙舞爪,世界將變成荒野,數百萬人正蒙受苦難,她仍然對人心為善篤信不移。當她從倫敦發送至荷蘭的廣播知道戰後將會收集有關戰爭的日記、書信,便打算以日記為藍本出版一本有關密室的小說。即使朝不保夕,安妮依然感激和善用上帝給她的寫作天賦,還堅持到底努力筆耕。她的信念得到祝福,《安妮日記》戰後成功出版,她終能如願地在全世界「工作」、為全人類「服務」,透過文字傳揚她的思想和發揮影響力,更被《時代》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人物。

無獨有偶,蕾妮婭.斯皮格爾在二戰期間所寫的日記塵封銀行保險箱七十載後重見天日,出版成《Renia's Diary: A Young Girl's Life in the Shadow of the Holocaust》,與《安妮日記》有異曲同工之妙。蕾妮婭.斯皮格爾當年寄居在「猶太貧民窟」,日記除了描述當時戰爭和反猶運動的可怕,還有提及她的學校生活、初戀、當詩人的理想和對死亡的畏懼,並呼求上帝拯救她。雖然她難逃一劫,但上帝透過她的男友保管了珍貴的日記,拯救了她的詩,圓了她的夢,延續了她的精神。

安妮.弗蘭克和蕾妮婭.斯皮格爾是眾多因納粹黨喪盡天良的暴行而白白犧牲的生命之二。「世界和平」是普世價值和共同願景,但極端民族主義、種族仇恨、當權者的野心,導致干戈不息、刀兵相見。執筆之時,正值俄國向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軍事襲擊行動令生靈塗炭,其摧毀性人盡皆知,但人類總是沒有汲取歷史教訓。套用安妮的名言:「假如我仰望蒼穹,我會相信一切會重回正軌,殘酷將會終結,太平和安寧將會復返。」但願上帝所賦予人的惻隱良知不被埋沒,人都以慈愛彼此相待,和平如朝暉照遍大地。

書目:

  • 安妮日記【漫畫版】(Het Achterhuis/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作者: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
    繪者:大衛.波隆斯基
    譯者:呂玉嬋、葉懿慧
    出版:愛米粒,2018
    ISBN:9789869601245
  • Renia's Diary: A Young Girl's Life in the Shadow of the Holocaust
    作者:Renia Spiegel(蕾妮婭.斯皮格爾)
    出版:Ebury Press,2020
    ISBN:978152910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