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的故事

  • 作者筆名:湮燏
  • 發表日期:2021-08-31
  • 寫作年級:F3
  • 字數:855
  • 文章類別:其他

亞洲地區對於學生的要求甚高於世界其他地方,而當中不乏許多的家長、老師簡單粗暴地將學生分為‘好’、‘壞’兩類。稱不上客觀但冷冰冰的成績數字、被稱為品行不端的抽煙喝酒、化妝染髮奇裝異服、不交作業上課不認真,等等,是否就能成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

首先我們應該釐清‘壞學生’的定義。壞學生,是在道德上有較大問題,而行為表現缺乏同情心和羞恥心之學生。但社會上對於壞學生的定義常常涵蓋並放大了無關緊要的小問題,然後把擁有小問題的學生歸類為‘壞’,實在令人唏噓。

讓我們一一審視社會上度量壞學生的衡量尺。成績並不算一個客觀的標準,愛因斯坦有句名句:‘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每個人就如同這大千世界的每種生物,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獨特能力,魚善游、猿善攀、人善的更多不勝數。而成績為求平等,試題難度相同,也有限制,這隻能證明考生在某方面的成就,不可能用以斷定他的品行好壞。起觀將吸煙飲酒化妝燙髮奇裝異服列為‘壞’的規條,再把此類規條搬到成年人的身上,他們統統變成了正常再不過的事情,為何學生做就如同他們已經踏上了一條錯誤不歸路?吸煙喝酒對身體不好,是行為習慣差;化妝燙髮奇裝異服更無害處,只是一門技術,說不定學生長大即變成一位化妝師、髮型師、時尚設計師,怎能斷定好壞呢?有些學生上課不專心功課交不齊,關乎學習,家長和老師更應去留意箇中原因:休息不足?老師教學方式不適合?對科目無興趣?甚至他們單純是沒有積極的人生觀,沒有理想和上進心。種種原因,絕非一‘壞’字能輕鬆蓋過!

所有被誤解為‘壞學生’的背後故事無非為以上原因,如果妳曾因以上有偏差的衡量尺度量學生的好壞,希望你能擦亮眼睛,停止所謂的刻板印象。作為一位老師,最終的目標必定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當你僅僅使用一種教學的方法,你怎能苛求學生迎合這教育機制變‘好’?作為一位家長,最大的責任必不是望兒成龍,而是教曉他成人,當你斷定世上只有讀書這條成功的道路,你的強迫如同要求他們像灰姑娘的姐姐切斷腳跟腳趾,妄求把不適合的大腳板塞進窄小的水晶鞋,乘著舒服的軟座馬車駕往城堡,還歪曲真相告訴他切斷腳是成長的階段?

成長——應該是尋找適腳的鞋子,而不是把大腳賽小鞋、小腳撐大鞋,這樣最終只會導致鞋破腳傷,除了疼痛,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