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騙徒

  • 作者筆名:陳綺彤
  • 發表日期:2023-08-29
  • 寫作年級:S4
  • 字數:1500
  • 文章類別:其他

「啪!」一聲,我把手中的零食一下子放在前方的茶几上。接着,我便從柔軟的沙發上挺起腰板,坐直身子。在停頓了幾秒用作釐清思緒後,我便展開了這場受害者與騙徒間的周旋,亦如一段正義與罪惡間的華爾茲。瞬間的失誤便能造成極大的偏差,追逐與躲藏,一觸即發。

經過十多分鐘的對話後,我掛掉了那通電話。在這如履薄冰,步步為營的對話間,我知道了三件事。第一,騙徒並不是初次犯案。騙徒的說話模式基本上有大半與新聞內所報道的行騙模式相同,而發佈那則新聞的時間是今天下午三點正,若是初次行騙,短短的五小時並不足以編製或模仿一個如此完整的行騙模式,所以只能是基於原有的模式中加以修改,也即是說,這位騙徒便是新聞上的那一位。

基於第一個發現,第二件事情便顯然易見,

這位騙徒知道自己的行騙模式已經公諸於世。因此,這次行騙可算是孤注一擲,或許亦是他最後一次行騙。儘管背後的原因無從考究,但這個疑問卻間接證實了第三件事,那就是此人必然是那間快遞公司的員工。

在資料準確性和安撫受害者情緒方面,這位騙徒可算是做得滴水不漏。能夠清楚知道我的名字和購買的貨品。除了黑客外,只能是這間公司的員工。若是黑客的話,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地試探出我轉賬戶口資料,因此也只能是快遞公司的員工了。而且這個行騙行動也應該是由此人一手包辦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快遞公司員工使用這些訊息不難,但若長期使用並不被發現卻很難。

這間快遞公司主要是和大公司的大型貨品交易,所以處理這些小型快遞的部門最多也只有五十人。五十人內隱藏一個完整的行騙團體尤其困難,因此也只能是單獨行事了。而選擇了我這麼一位可憐人,也許只是看到我學生的身份。畢竟毫無社會經驗的人,如同沒有在捕魚網內撕殺過的魚兒,看見魚餌,便心甘情願咬緊。

簡單地梳理了一遍追捕騙徒的計劃後,我便馬上報案並把接下來的計劃告訴警方。警方亦意識到這很可能是騙徒最後一次作案,於是便馬上調配人手,準備明天的一場追捕行動。

高端的獵手往往以獵物的方式出現,這次計劃亦然。首先,我以受害者的身份掉入他「雙倍賠償」的圈套並報上我的快遞帳戶密碼。過往騙徒在取得受害者的快遞戶口後,便會慢慢地扣除帳戶內的資金,直至受害人意識到那份「雙倍賠償」從不存在。而這次不同的是,我在報上帳戶後,假裝不知道被盜用了帳戶般在戶口手機應用程式上的聊天介面裏傳送一條訊息給一個不存在的買家,內容為

「已將購買演唱會門票的錢放置在十三號大街儲物箱,密碼為8686,請您於後天回港後取收。」

簡短的一句話,卻表達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在後天之前,那位騙徒都可以將儲物箱內的金錢據為己有。而地點十三號大街距離騙徒那間快遞公司只有步行五分鐘的距離,也即是這筆誘人的資金,近在咫尺,伸手可及。所以這個計劃能否成功的重點,是騙徒的野心。

周日,如常降臨。灰雲緊壓在城市上空 ,貪婪與腐敗,深埋地底。十三號大街,除了幾個帶着單邊無線耳機,不時左顧右盼的「路人」外,一切如常。下午十二點,正值午飯時間,快遞公司員工一下子擠擁在街道上。最混亂的情景,便是最完美的犯罪機會。一個穿着快遞員工服的男人,悄無聲息地轉向街道左側的一排儲物箱前。若非早已設下埋伏,他這個動作可說是天衣無縫。

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密碼成功輸入的那一刻,手扣上鎖的聲音便隨即傳來。以人的貪念所行騙的電話騙徒,最終卻敗給了自己貪念,化為牢獄之災的命運。我站在街角的邊緣,觀望着這一切。這個男人被捕後絕望的神情,和新聞上受害者的神情,一模一樣。

「今天下午十二時左右,電話騙徒在警方與一位學生的互相配合下,正式捕獲。」城市的各個大螢幕下,無不在宣告這次的事件。那天,我在路上,走了許久……

窗外的明月依舊懸掛於黑夜,回憶亦戛然而止。回想起某次查閱那次電話騙案的相關報道時,我才意外地發現,那位騙徒是在欠下巨額債務,在窮途末路之際,踏上了犯罪的不歸路。那刻,我才明白,所謂的正義與罪惡間,從來都只是一念之差。

我從來不是英雄,代表不了光明。但我卻相信「公理之下 ,正義長存」。真相,終會在這座狼藉的城市內,穿破罪惡與貪婪的雲海,化作光明,普照大地,絕境逢生。